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第22讲
第22讲

文化传承
 

超稳定四性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连续性,在整个世界上非常突出。中华文化的超稳定性,源于四个方面:1、汉族主体性。2、农业主导性。3、汉字稳定性。4、文化延续性。
 
汉族主体性
在中华大地上,汉族具有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优势。数千年来始终如此。即使是被“外族”统治时期,汉族仍然是主体,在思想、意识、精神、文化层面仍占主导地位。
北魏孝文帝采取汉化政策;元朝的统治者起用汉人,采取一定程度的“汉化”政策;清朝更崇孔,标榜以儒家伦理来治国。异族文化未曾取代汉族文化,而是融入了汉族文化。
 
农业主导性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一个农业国,直到今天,农业人口仍然占绝大多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活状态决定思想意识,这是颠扑不破的社会规律。中国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对土地、故乡的情意结特别深。
从前的买地,如今的买房,华人永远痴迷;华人买房的多,租房的少,永久地契的房子特别贵;此外,叶落归根、衣锦还乡 、荣归故里,都可看作是农业文明对土地的执著情感。
 
汉字稳定性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它既是文化的反映又作用于文化。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从未发生断裂现象。现代汉字与古汉字差别的确很大,不过从古文字到今文字的巨大差别是渐次形成的。甲、金、篆、隶、楷、简的整个发展脉络,是清楚和完整的。字的外形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构字方法却是一贯的。中华文化的代代相传与汉字象形表意性特质绵延不绝是互为表里的。
 
文化延续性
由于中国地域广大而相对封闭,人口众多又历史悠久,因而其文化较为精致、稳定和大气,天生具有强大的定力和包容性。中国古代文明的统一性,并非依靠排斥或消除异己的因素,而是兼容并蓄地将不同的因素熔冶转化发展成新的整体。

\
孔子
\
老子
\
释迦牟尼 
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