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大师 > 朱铭-半成品
朱铭-半成品
经典太极
多年前在新加坡首次见到台湾雕塑大师朱铭的“太极”系列雕塑,惊呆了。他颠覆了西方传统雕塑对逼真完满的追求、现代雕塑对几何形体的迷恋;也颠覆了东方传统雕塑圆润温文、低吟浅雕的含蓄。“太极”刀劈、斧削、锯割,机理粗糙得无以复加,斩钉截铁、深刻果决、冷峻突兀的切面,处处震慑人心。整件作品如同只初步大块面切割的半成品,完全不屑细部雕凿。正因如此,作品特别大气,足以荡气回肠;雕塑家斗胆少作为,令观者想象大拓展。观赏“太极”,我眼前浮现亚当斯黑白巨照,以及简洁、粗犷的黑白木雕。虽然“太极”东西方一并颠覆,但它的精髓仍是东方的、中国的。黑白、简练、留白、含蓄,对岩石充满崇敬与畏惧,以及将情感、思维,投射到物体上,人格化后再反射回来撼动自身的审美路径。 “太极” 近日又来到新加坡,展出于植物园。前往观之,感受虽不及前次震撼,其独树一帜的经典雕塑语汇仍深得我心!
 
另类太极
此番在新加坡展出其经典的太极系列外,还有两尊之前未曾见过的另类太极。
 
黄色那尊没多大意思,只是给原有的太极涂上黄色而已,创作手法没有任何变革,而且给作品涂上鲜黄色虽然十分抢眼,但很土俗,损减了作品的内涵与重量。唯一的长处是老远就能看见,但引人注目而不动人。
 
圆柱形的那尊,就值得审美。远观真像树桩,静看方知是雕塑;外表老土,内藏乾坤。它矗立在大草坪上,十分突兀抢眼。说真的,不美观,我甚至觉得像极了民间泥水匠用水泥砌成的仿树桩的柱子,粗糙、土俗得很。及至走近惊觉劈开的内里构成两人你来我往打太极的形象。圆柱形的外表模拟粗糙的老树桩,斑斑驳驳的树皮凹凸不平;劈开的内里丝丝条条,模仿木质机理与色泽。既含蓄又生动,非常有创意。这是对原有太极的再创新,是另辟蹊径而非简单拷贝。
 
然而,我还是认为这件作品太土,太拘泥于模仿树桩的外表,太过具象。倘若外观采用光滑圆润的铜柱、或不锈钢柱形象,则更现代、更含蓄、更超然、更耐人品味!恕我不敬,对最著名的华人雕塑家的作品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且多有贬损。
 
都市系列
雕塑大师朱铭继“太极系列”之后,又创作了“都市系列”。拖着行李箱赶路的,撑着雨伞伫立的,提着公事包或挽着风衣的,坐着歇息或张望的,都市中这些不知名的小人物于是有幸定格物化为艺术品。
 
朱铭依然采用电锯斧削的“太极”手法,人的脸或许只是一个正方形,连圆形、蛋形都舍弃,更遑论人的五官了,顶多是在眼睛、嘴巴处凿刻象征性的浅线。这也合理,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没必要认其脸,即便仔细看了难免瞬间即忘;若有八卦的,那就任你想象,都市系列的人物给好事者充分想象的空间。
 
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偶然和不可测,艺术家本身都不清楚他的高峰值在哪,代表作是何件作品,继续努力的结果又将如何。旁观者或许比较清醒一些,鄙意以为都市系列远逊太极系列,太极系列应当就是他这辈子再也无法超越的巅峰之作。事实往往就这般残忍,塞万提斯撰写出《唐吉歌德》这部巨著就无所作为了,《王羲之》创作《兰亭序》后又写几十篇都失败了。像毕加索终身一再变法,无不一一大获成功的艺术家绝无仅有,中国衰岁年变法成巨匠的齐白石、张大千亦难以比肩。
2015、2、4

图片:

\

1、朱铭

\

\

\

\

\

\

\

\

2-9经典太极

\

\

10-11另类太极

\

\

\

\

12-15都市系列
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