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篆书的路径比较另类,不从秦代李斯所书泰山碑等入手,也不怎么涉猎唐代李阳冰城隍庙碑、三坟记,清代邓石如、赵之谦、徐三庚等篆书也只是读帖而已。我是从宋初徐铉所书《篆文大观》入手的。其海量的字数和端严的字形,恰恰是我最看重的两点。徐铉,字鼎臣,官至吏部尚书,精通文字学,曾受诏与句中正等同校《说文》。作为文字学家,徐铉的篆书特别工整严谨,未加多少艺术渲染,其《篆文大观》洋洋数千字,乃一部完整的工具书,远非某碑某帖可攀比。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篆文大观》附有笔画索引,使用极为方便。徐铉《篆文大观》,端严之至,无一般篆书名家可能产生字形上的讹误,虽仪态中庸、风格不鲜明,却给予取法者未来发展自身风格的空间。我的篆书因取法徐铉《篆文大观》,故工整有余变化不足,然功底不薄。这不止有益于我而后另创面貌独具的草篆,更为我研究文字、编撰字典、书写例字带来种种方便。
鹅黄鸭绿鸡冠紫,鹭白鸦青鹤顶红。”见到此联语,觉得挺特别。既有“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童趣;又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名词特多,不合语法的另类。抑制不住创作的冲动,书法学员一离开,就铺纸而书,既不折纸也不打腹稿,为的就是即兴发挥、随意结构,写出一点童趣,写出一点另类。总体上满意,行书融合隶书与魏碑,虽乏童趣,但生动而有变化。十四字中五个“鳥”字旁,格调统一而面貌多变,整幅作品寓灵动于朴拙,带点现代意味。有两处遗憾:“鷄”字拖笔太近“冠”字,“冠”字秃宝盖之钩黏上了竖画。
何寻”意谓:什么是要寻找的或要寻找什么?这可是人生的命题。作品字体为甲骨文,运笔方折刚挺,辅以金文遒劲豪放,于静穆中呈现动势与张力,简洁的块面感具有时尚元素。
字如也,如其人。我是怎样的人?秉性耿直倔强,喜怒形于色;感情线条不粗不细,欠缺涵养,有些优柔寡断。故此,特别细腻婉约或十分粗犷豪放的字我写不出来。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这行书对联不是蛮粗犷豪放?之所以如此,比较多后天因素起了作用。譬如,青年时代在东北高寒禁区、原始森林中工作生活了八年,干的是伐木重活,吃的是五谷杂粮,啃冰饮雪睡帐篷,将一个17岁文弱娇气青年,硬生生磨砺成男子;取法钟情汉隶众碑,贯穿整个学书过程,汉碑质朴、舒展、豪放,不拘小节,千年日晒雨淋,笔画线条剥蚀漫漶,处处感染历史之厚重沧桑。行书书写速度较快,先天基因、后天积淀,一股脑儿渗透进笔画线条、结体布局。再者,书写时的情感状态、立意趋向,亦影响作品的具体面貌。
创作这件作品,首先想到泉水潺潺流淌的动感、婉柔而不纤弱的质感,以及泉与石合奏的天籁琴韵,也试图借助文字形体来展现美妙的视觉画面。若采用条幅、横批的形式,行草书的字体,比较容易体现细长的泉流、流淌的泉水、一维的泉声,然而这种创作理念与手法比较平庸,缺乏新意,没多少难度。我取斗方形式,看似不合理,其实更合理、更含蓄,所谓一叶落而知秋至,窥一斑即知全豹,要体现泉流、泉水、泉声,何须“勾画”整条泉,以斗方之形截取一小段足矣,恰似泉的横断面,亦如泉声荡漾的空间。行草书已然行云流水,弃而不用以字字独立、不相连带的篆书为之,所为何来?首先篆书具象形优势,譬如“泉”像泉水从泉眼涌出,“石”像山崖与石头,“琴”像像琴弦与音箱,这些形象能进一步激发想象。其次,字形大小错落激活作品章法,使之活泼多变,快速运笔赋予点画线条粗细变化,凡此种种无不体现流淌之泉流、激越之泉水、悦耳之泉声。
花藏密叶多时在,莺占高枝尽日啼。”此作可说是我近期隶书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因为它体现我现今隶书的特征。譬如:章法上,不折行格,落笔即书,字高低错落、左右参差,章法的活泼不止超越汉碑,更超越汉简,因为汉简受制于窄长的竹片,左右无法参差互动;结构上,字形或大或小,或展或收,即兴发挥,主笔更替,时出意外;点画上,洒脱无拘,动态鲜明,枯润相间,扬弃外在的蚕头燕尾,侧重波折起伏的内在韵致;书体上,隶书为基,兼容篆行,开创纵横挥洒,恣肆奔放的隶书新貌。
周敦颐(1017-1073)是中国北宋宋明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文学造诣亦不凡,尤以《爱莲说》脍炙人口,成千古绝唱。吾书写此作,既为书法创作,亦为文学熏陶,乃双重体验与享受。但愿能写出莲花大气与脱俗,不辱《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格调与意境。甲金篆隶楷,楷书乃汉字演化终极形态,点画构造已臻极致,就书法创作而言,也是最难建树个人面貌的一种字体,吾浸润书法四十年始有一己之面貌与风格。此作应可体现出融汇汉隶、魏碑、唐楷,兼具金石味、书卷气,粗犷而不失典雅的风貌。满意于自身的创作与追求,忍不住自吹自擂一番。
我爱面子,就想到写这两个字。“面子”这两个甲骨文,大大满满、方方正正,横去直来、简洁明了,追求现代感的形式与大气。这般面貌,应当有点面子。
书法是最吃功夫的一门艺术。音乐-莫扎特五六岁出名;绘画-拉斐尔三十多岁成巨匠。几千年书法史上,未曾有几岁成书法家,年纪轻轻成书法大师的例子。颜真卿《多宝塔碑》创作于43岁;王羲之《兰亭序》创作于50岁;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创作于75岁。敝人不才尤迟钝,书法面貌,尤其行书自家面貌近两年才形成。概括而言,这种行书不太潦草,熔铸隶书、魏碑、篆书,兼具拙朴机巧、豪放端严。
这是一件规规矩矩的隶书,如同“馆阁体”般大小均匀、布白匀称、排列齐整,好像不够活泼。仔细看进去,并不呆板,融入《史晨》、《乙瑛》等汉隶名碑的风貌,“無”等众多重复的字,面貌无一雷同,甚至跨字体借鉴篆书写法。单纯亲和的基调中蕴含多元基因,显得古穆、典雅、耐看。
我首次采用无框式镜框的作品,竟是“入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当时没什么特别考虑,只是觉得这件作品写得不错。我口口声声“大书法”,意在拓展书法艺术的内涵,将书法作品之外的装裱、镶框、色泽、氛围、灯光,等等烘托书法作品的外在因素,统统纳入书法艺术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出一件书法作品并未完成书法创作,直至该作品最终悬挂在有人欣赏的某处,创作才算告成。若按照西方接受美学的标准来衡量,作品最终完成于观赏者,完成于观赏者的眼睛和心灵。得之偶然的收获总是有的,要给既成事实找些理由也不难。我这就给悬挂在客厅墙上的这件作品追加“大书法”要素。“入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飞过天空的鸾闯入池沼这面天然镜子,度桥的马仿佛行走在广阔无垠天际。这诗句的主角,不是鸾、不是马、不是镜、不是天、不是桥。那是什么呢?是句中不着一字又无处不在的“水”。水透明,水流动,水轻盈,无边框镜框恰能凸显“水”靓丽身影与灵性,诗句美妙内涵与意境。水中倒影时时变换,此作亦然。日光、灯光、明暗、室内景物、以及观看者身影,轮番投入,参与创作,变换着作品的趣味与效果。
我篆书用力之勤仅次隶楷,加之研究汉字、编撰字典,著述颇丰,因而比其他书家多一重优势。古代书家多为文字学家,或精通文字学,绝非偶然。这一优势对创作篆书而言,更非同小可。篆书比隶楷书更象形,书写时明白字的形象意涵,表意趣味,下必有由,情感沛然。如此创作出的篆书,符合字理,契合形象,生动活泼,饶有意境。“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这件篆书比较抒情,略加变形,不乏韵律,有出人意料处。我平日习篆以《说文解字》为本,一笔不苟,严谨之至;创作篆书则即兴挥洒,率意为之,难得糊涂。
我曾经很不屑具有对称、简洁、装饰性特征的绘画,认为它们刻板、造作,直到遇见日本东山魁夷的绘画才转变观念。我欣赏东山魁夷两点:其一,景物以水中倒影来呈现,如山峦、瀑布、树木,特别有灵气;其二,画面构图大致对称,给人简洁、稳定、宁静之美,显得特大气。绘画美感的丰富与转变,带来书法创作手法的丰富与转变。虽然我的书法没必要以倒影来呈现,但或多或少有了东山魁夷式的对称与简洁,尤其是现代意趣浓厚的一些作品。“道无穷”,字形结构取对称形,稳重、简洁、大气;缀以二三奇峭之笔,如“道”之首点、“無”之长竖、“竆”之长撇,简中寓变、平中出奇,盘活字形、激活作品。
贾岛《寻隐者不遇》言简义丰,通过问答形式,勾勒诗人、童子、隐者鲜明形象。诗人寻隐者不遇,怅然失落之心,不着一字,却通过童子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憨傻俏皮之答,表露无遗。这件行书质朴、随性、潇洒,比较扣合诗人、童子、隐者人物形象,却未能反映出诗人之心情。我亦生怅然失落之心。
这个春节过得不是味道,大的不如意就不说了,小的倒霉是与妻子先后病毒性感冒,发烧、咳嗽十来天。上海冬末春初灰沉沉的阴冷天气,真要将人逼出忧郁来。适逢有人送我侄女一刀古法制作的宣纸,她转送一些给我。今天仍咳嗽不已但已无大碍,于是想挥毫驱赶晦气。一口气写了三张大字,四尺整张的篆书“迎春”,四尺对开正方形的隶书“佛法无边”和“东昊”。妻子点题的“东昊”是吾儿名字,我是首次为孩子挥毫,有点意义,面貌亦清新。虽为隶书,然无蚕头燕尾之装饰,“東”字恰好落在东边,占据整幅作品的东半部,那一竖顶天立地纵然峭立,一改隶书以横取势的惯例;“昊”乃指广阔的天,故态势宽展而位居其上; “东昊”二字的点画,更有风轻云淡之动态与意趣;“东昊吾儿存之乙未父字” 落款,位居左下角,字体活泼而大小错落,起到了烘托主体的作用,我甚至认为落款比主体更生动精彩。古法制作的宣纸,较厚实不怎么晕化,故以淡墨书之,墨韵干湿浓淡尚可一观。2015、2、24
我的书法作品有一个自己也搞不清楚的怪现象,只能放大不能缩小。用电脑投影仪将作品放大了,便更具张力、分量和视觉冲击;电脑、手机屏幕上,作品被缩小了便显得凌乱、琐碎、突兀,不和谐。作品十之六七一但缩小,视觉效果便打折扣,甚至大打折扣。“暖风渐绿池塘面,和气先熏万木心”这件行书作品却经得起放大,也经得起缩小,所以我对它另眼相看。
篆者,婉转流畅、苗条俢长之书体。我创作篆书大多如此,亦有例外。“山中名器两芒履,花下友朋双玉联”,字形扁方而收敛,用笔方折而有顿挫,一反篆书常态。这是我首次破例,而且是举办书法个展的产物。举办大型书法展个展多不讨巧:或失之于面貌不多、书风单一,沉闷乏味;或失之于为变而变,矫揉造作,杂乱轻浮。不过,我还好,三次书法个展,基本上没上述两种弊端。其实,这篆书对联也有为变而变的成分。之所以面貌自然淡定,不像为变而变,除了书内功与书外学养,关键在于创作观念与方法。我的书法观多元,古典、时尚,皆有所取,更重在融合与即兴发挥。我的创作手段多变,每每故意打破心理定势与书写惯性,甚至赋予手不听脑的特权。为变而变且不造作,秘诀更在于:他人创作时,将着眼点放在字体面貌上;我创作时,将着眼点放在书写动作上。由内而外,自不造作。
身泰心宁”是一种安稳平和的状态,与之相应,作品四平八稳,不偏不倚,而印章更落在正中央。这样的章法是很有风险的,何况字体并非行草,十之八九呆板无趣。我如何激活它?首先,以即兴发挥,较为活泼的隶书字体书之,静中寓动。其次,笔画粗细、字形大小、主笔更替,四个字布局舒朗而顾盼呼应。
两次去购物中心都忘了买黑色广告原料,要写出略带浮雕、油画效果的书法作品暂时泡汤。手痒痒,又取出新疆纸写了两幅。《坚持》仍用大白云笔横躺蹭擦,我喜欢用侧锋,以增强线条的表现力,催生偶然不二的效果。创作时,似有一笔一意外,一笔一惊心的刺激,过瘾!糙纸、侧锋、节律,以及酝酿而生的老气横秋,造就笔画线条残缺、生涩,面貌风格老辣、沧桑,折射‘坚持’的坎坷与孤寂,勇气与坚毅。
创作书法如做作文,首先要扣题。我一连写了两张都不满意,问题就出在偏题。君子德高望重,一诺千金,因而我重重地落笔,果决地挥洒。章法、结构、点画都满意,更有视觉冲击力,但就是味道不对。君子没这么张扬,也没这么明显的表现欲,再写一张仍无改观,可见习性难改。心有不甘,休息片刻换个法子创作,这下成了!之前的着重点是“君子”,一味表现君子人格的厚重和担当,作品面貌过于浓烈,忽略了“淡如水”,因而偏题乃至离题。第三张抓住了“淡如水”这题眼,构思、运笔,舍重就轻、弃刚择柔、避实就虚,大面积留白,如同宽广清澈的水面,呈现唯君子之交所具有的如水之淡。君子自有其外在面貌与风度,内在的敏思与才华,更有其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我奢望,此作在表达君子人格特征方面也能有所作为。
我所创作的有别于常态的那些书法作品,有两条诞生途径:一是先酝酿另类的书写动感节奏,甚至是荒诞离奇的;二是制造“失忆”,下笔迅速,先斩后奏,造成既成事实,摆脱惯性思维与书写习惯。书写中,捕捉纸面的瞬间变化,因应心源的即兴脉动。
书法家的秉性-天分、勤奋,那个更重要?何者从根本上决定作品面貌?没法一刀切得分明,难以非此即彼明断。何况,两者属不同范畴,无法用同个天平衡量孰轻孰重。可知的是:勤奋是后天努力,是成为书法家必备的基础;天分是先天潜伏,是成为书法大师必有的基因。勤奋人人可为,书法家可望可及;天分几率极低,书法大师可望难及。不过,天分只在勤奋的基础上发挥效应,愈勤奋则天分效应愈明显。小天分不足以成大师,大师必具大天分。我不具备大天分,不奢望成为书法大师。之所以扯得那么远,扯到天分上,只是说明我的书法作品,包括这件“奇逸”,没什么天分在起作用,无非是后天勤奋的积淀,以及生活阅历使然。
从前我的书法作品大多是对联、条幅、横披、中堂,很少斗方,这两三年我创作了近300件斗方作品,一跃为数量之首。这是为何?斗方又称册页,为方形,大者四尺宣对开,小者四尺宣八开,以小者居多。斗方以其小,适宜于手头把玩细观。直至书法成为商品、展品,悬挂于厅堂、陈列在展厅,予人远观,斗方便有所式微。还有,斗方外形正方,若字体不活泼,尤其章法少变化,则呆板不足观。我之前鲜少创作斗方,原因不外乎此。我为何突然热衷于斗方?原因不少:这两三年书法班的桌子比较小,不便书写大作品;课间时间短,难以书写大作品;忙于著述,较少闲情与大段时间;受西方方形绘画影响,觉得方形作品比较时尚,更适用于现代书法;字体、章法都较以往灵活多变,也有意取斗方形式倒逼我书法创新。
我所有大件书法作品几乎都是为举办展览而创作的,自1989年起先后举办了三次个展,累积了不少大件作品。其中,楷书《岳阳楼记》字数最多,不含落款有375字。创作时小心翼翼,唯恐错漏,总算一字不差。这对别人是易事,对我却是难事。此作规规矩矩,平实、朴素、传统,运笔造型略欠通畅生动。楷书大师欧阳询创作《九成宫醴泉铭》,宰相魏征所撰之文、记皇上李世民发现甘泉之事,奉命而书尚能谨严中极尽变化之能事,呼吸吐纳动人之极。只为书法展写一篇《岳阳楼记》有啥好拘谨?首先我不是大师,拘谨难免;其次前面说了怕写错写漏;其三一意求工过了头。为啥一味工整?还是为了展览。我的书法展80%是个性比较张扬的作品,为了照顾欣赏传统书法的观众,为了避免被批评没有传统根基,为了丰富作品面貌,并与个性化作品形成对比,因而有些刻意求工。
超越”必须有胆略与气势,布白大疏大密,笔势纵横,恣意挥洒。整幅作品重心偏上,亦给人超过、腾跃之感。“超越”结构紧凑,整体感强,突显共同追求的精神面貌,像团结紧密具战斗力的微型团队;另一方面,“超越”二字各有个姓,奔驰跃起,你追我赶,互相竞争,内在基因十分活跃。作品主笔细挺奔放,内涵起伏徐疾之节奏,横扫纵击,赋予作品显而易见的张力。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一语道破艺术创作规律,以及由此而成的艺态与境界。文学、绘画、书法,无不如此。吾心向往之二三十年,及至近两三年才正真有所领悟,并运用到书法创作中。之前,四十年总是在书法上做加法。当然,这也没错,倘若不是数十年一加再加,今日也没多少可减的。书法之“加”,如夏日大树,枝叶繁茂,郁郁苍苍;书法之“减”,若秋冬高木,繁华尽褪,老枝铁干,孤傲峥嵘。吾更欣赏后者:唯独作者创作时“减”了,观者品味时才能“加”,才能极尽想象之能事,扩展、丰富作者的作品。“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横去直来、简洁利落,无矫揉造作、拖泥带水,是我减得比较满意的一件作品。未知写出郑板桥联语意境之一二否?
我的书法作品朴拙磅礴者有之,然而肯定非主流,因为我缺乏那样的气质。“怪石撑山骨,流云吐月华。”这件作品不但朴拙粗犷,更恣意糊涂、笨傻憨厚、不衫不履,将理性和儒雅抛得一干二净。我从未这样放肆,斗胆包天、不计后果。将脑皮层底端、心灵深处,与常态相反的因子激活、放大,任其奔突失控。之所以能一反常态,昙花一现地糊涂妄为,现在想来原因有二:一是千禧之春时间点,千年一回的撞击力度,风起云涌心绪激荡,诉诸毫端而后快;二是文句意境引诱,怪石、山骨、流云、月华,深山老林、篷帐篝火、啃冰饮雪、少时八年磨难,终成今日“画面”。
什么是书法?书法是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首先,这定义不科学:“文字”是被表现的对象,而非表现艺术的主体;不应将“文字”用作主语,将创造文字与书法的人撇开。其次,这定义太宽泛:“艺术表现形式”,根本未对书法的艺术形式加以具体界定。我来给书法下个新鲜的定义吧:书法是人运用毛笔等工具,借助文字,显现神经末梢律动的一种视觉艺术。短短一句话涵盖多重要点:创作书法的主体-人,创作的器官-眼和手,运用的工具-毛笔等,表达的对象-文字,艺术的范畴-视觉,艺术的核心-律动。
创作书法,章法比字法难,字法比笔法难。“舍短取长”这件作品,笔法、字法、章法,都还满意。笔法干净利落,藏露得宜;字法疏密有致,擒纵自如;章法左右参差,上下映照。整件作品敦敦实实地厚重,洒洒脱脱地舒展,上下左右皆于鲜明对比中取得和谐统一。更令我满意的是此作有意境:“短”诸笔收敛而皆短,“长”主笔奋然而纵长,“舍”勾画远抛而毅然,“取”末笔重跺而决然。于是,“舍短取长”之意境生焉。
月光可洒研,花香饮醉人”。研磨月光,这情景、意趣,细腻、宁静而浪漫,我欲在书法作品中飘逸-久违而美妙的意境。花香醉人,这嗅觉、味觉,切换、转化而神奇,我欲在书法作品中透溢-飘忽的芬芳、不饮自醉的甘醇。
隶书有蚕头燕尾的波画、两相开张的掠磔,装饰性不可谓不大,起伏跌宕亦不缺乏,然而这些皆构建在横平竖直的基础之上,因而流畅性不足显而易见。行书有遥相顾盼的副钩,前后连带的牵丝,然则必然削弱宽博与端庄。我欲糅合隶书与行书,开创有鲜明行书味的隶书,有浓郁隶书味的行书。出发点在于:我钟情于隶书,倾注了最多的心力,这资源不可不用;汉碑与汉简乃隶书不可逾越的高峰,后人无力撼动;以王羲之《兰亭序》为代表的清秀典雅的行书、以颜真卿《祭侄稿》为代表的雄健豪放的行书,早已蔚为大观,我不想在阳关大道上人挤人凑热闹,只想独辟蹊径搞一己之小众;将魏碑融入行书,清代的赵之谦、沈植曾已取得一些成就,我不想重复这条道路。“闻鸡起舞”这件作品行书的比重大于隶书,因而可归为行书。
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是我最不毛笔、最不书法的作品。这话怎讲?毛笔是创作书法唯一利器,书法是追求毛笔线条顶尖艺术,毛笔功能的释放与施展决定书法艺术的优劣成败。这我知道,问题是如今书法已从日常生活的实用领域退出,成了纯艺术的表现行为。书法家提起毛笔,就是为了炫弄毛笔技巧,就是为了表现书法的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又堕于自身心理定势与动作习惯,因而书法变得十分矫情、造作。有鉴于此,我以“不毛笔、不书法”来创作书法。这种反叛,有些类似于现代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反叛。恰恰是“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将“无法”提到“至法”的高度,促成我放下思想包袱,对习以为常的运笔习惯、书法观念“失忆”,并以极快的挥写速度促成对自身、对毛笔、对书法的反叛。总算有了丁点汉隶竹简、王羲之十七帖(十七封书信),这类非为书法而成书法的意思。
篆书写扁不易,隶书写长也难,原因在于有违字体最基本的特征。要成功地将隶书的横势改写为纵势,必须引入创新元素。隶书是扁的、楷书是方的、只有篆书是长的,自然植入篆书基因。既要丰富作品的面貌、频添意趣,又要水乳交融、化于无痕,这才是真正的挑战,岂一个“长”字所能涵盖。为了使“心手双畅,物我两忘。”这件作品,对篆书基因不产生“排他”性抗拒,我弱化隶书的蚕头燕尾和一波三折,主笔纵向伸展;不作一刀切的拔长,而是因字立形、当长则长,上下呼应、左顾右盼,大小虚实、伸缩进退,皆以盘活通篇为要。应当说,我实现了想要的效果。“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是书法创作乃至所有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故此,以“双畅两忘斋”为斋馆名,并请篆刻家镌刻了印章。此章迄今未尝钤印于作品,因我担心不明“双畅两忘”出处者,误以为我乃沉溺于男欢女爱、卿卿我我之人。
勿嬉”二字以合文形式构成更具视觉张力的整体,以大块面的笔触突破甲骨文细匀笔道的束缚,由此强化艺术表现力。
树影岩中画”体态恣肆,碑味浓厚,章法活泼。落款“建平书”缩成一团,以突显“中”之竖、“畫”之横,纵横奔放。
我没有阅读障碍症,可书写长篇作品,漏字几率高,小心翼翼亦无济于事。这可能跟性子急有关,前面一个字还没写,脑中已冒出下面一个字,并且向手中的笔下达了执行命令。漏一个不算什么,有时一漏漏几个,甚至漏整段。因为某个字可能在诗文中出现两次以上,结果目光就错定在后面那个字上。有时一落笔就发现错了,有时临近结束或写完之后才恍然大悟,抱憾不已。《兰亭序》遗漏“诸”字,就属于后者。因为写得不错,重写不一定能达到这水准,何况说不定还会漏,洋洋260字,不想再花这精神气了。此《兰亭序》乃是“借壳上市”取王羲之的文写我自己的面貌,没受书圣多少影响。
以后”是一件比较特别的作品,说是隶书吧,不尽然。它兼具甲骨文的刚挺果决、金文的雄浑大气、魏碑的质朴粗犷,行书的活泼抒情。它甚至具有平面构成之装饰美,所以是一件充满当代审美情趣与视觉张力的现代书法作品。“以”字的“厶”、“后”字的“口”,紧缩为很小的三角形、四方形,“以”字右点扩展变异为捺,“后”字左撇垂伸变异为竖。疏密大幅度对比,主笔大胆变异,使作品充满张力。“以后”所展示的并非无奈的推诿与延宕,也非画饼充饥般阿Q,而是东山再起的雄心、指日可待的壮观。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在继承传统小篆纤细抒情的基础上,加以变化与创新。线条由粗细均匀变为粗细相间,拐角由一味圆润变为方圆兼备,字形由大小均匀变为大小错落,章法由行列分明变为有行无列。
草书是我迄今未下苦功的唯一字体,书内书外功没厚积到理想程度,欲速则不达。目前虽尚在外围打游击,但将来总的路向比较清晰,一定具有浓厚的隶书、不薄的篆书味道,将深耕汉隶、专研文字学的优势结合进去,具体面貌将不同于汉代皇象《急就章》、今人王遽常之类的章草,又有别于历代经典的今草,必定具有鲜明的一己之面貌。“云山风度,松雪精神”创作于2010年,近似于章草,将来的面貌肯定不是这样的。
我见”以上下左右错落的布局、以绘画灵活多变的皴法,赋予甲骨文现代艺术语汇。
小径才容足,寒花只自香”,折射洁身自好、卓尔不群之隐逸情怀。书法艺术都需要这种情怀,绝不迎合、讨好他人,不被理解、甚至遭贬低,亦乐在其中。
我醉心于欧体楷书、汉隶名碑,只是出于喜爱、敬仰,未曾奢望将两者结合起来,熔铸楷书新貌。因为风格乃天长日久自然形成,而非急功近利短期造就。学书法四十年,才有此面貌。风格难成可见一斑,我之愚钝却明明白白。
蘸满墨汁的毛笔,在宣纸上以极慢的速度、极轻地笔触,侧缝擦成此作。只是一时兴起的尝试,书写方法彻底违背传统、任意妄为,产生一点新意即可聊以自慰。一经写完,效果即刻令我大感意外。浑厚含蓄,视觉超棒。看来,传统书法“中风用笔、力透纸背”的理论,并非绝对。我反其道而行之,亦能产生佳作。
我是个规矩人,甚至比较死板。相当长一段时期,书法守成有余,尝新不足,章法方面尤为保守,近几年略有突破。“希望在何方”并未刻意变化,只因将“希”写大了,顺势变化而成。“希”独当一面、雄踞一方,“望在何方”参差错落、融合成片。章法的活泼,在左右的对立统一中产生。
二十年前的这件书法,今天看来觉得稚嫩,我的书艺就长进了,今天看来觉得很不错,我的书艺就停滞了。这样的判断应该没有问题,但不尽其然。二十年前绝大多数的作品,今天都看不上眼了,然而这“风云”仍在我心头占有一席。作家、画家、书法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代表作。大文豪歌德25岁撰写出版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非他59岁撰写出版的《浮士德》所能取代。大画家毕加索20十岁开创的“蓝色时期”,自有独立于其后“玫瑰时期”、“立体时期”、“原始时期”的美学价值。大书法家颜真卿41岁成名作《多宝塔碑》与70岁《勤礼碑》各臻其妙。“风云”有啥值得我留恋?它是我40岁前隶书代表作之一,是个人隶书风格形成的一个标志;它以隶书呈现行草书才具备的奔放之美,且有别于汉代摩崖石刻与简牍风貌;它的落款与主体激荡缭绕,形成风起云涌的动态与气势。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欲照人光”,布局有行无列,字形大小错落,用笔方折果决,线条粗细相间。兼具秦诏版小篆之率意,汉隶碑简之抒情。
此作的确反映出“刚毅”之精神面貌:结体方正端庄,用笔坚挺利落,不懦弱、不退缩、不妥协,刚强坚毅跃然纸面。
好花放初日,归鸟带斜阳。”以甲骨文的干脆利落、爽挺果决,金文的厚实饱满、遒涩朴茂,行书的粗细枯润、率意即兴书之。
书法可以有些幽默、滑稽、搞笑吗?若问老夫子,若问道貌岸然的书法家,若问抱残守缺的书匠,一定被骂的狗血喷头。我学书法四十余年,临习各体名碑名帖不可谓不勤,研读历代各家理论不可谓不广,及至今日。然而,我在十多年前就不想将书法面孔板得死死的,那样的人令大家讨厌,那样的书法何尝不然。我想写出能体现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书法。然而触及幽默、滑稽、搞笑的元素,还是几年前的事。那不是一时的标新立异,而是颇长一段时间接受、欣赏当代观念、现代艺术、流行歌曲之后,自然而然演化出来的另类书法。这面貌偶尔为之,不是我的主流,连旁枝也谈不上,因为我本质上不是一个幽默、滑稽、搞笑的人。我的现代书法、另类书法,是有底线的。那就是必须体现传统书法的线条质感、结构原理。“知不足”这件作品,何处幽默、滑稽、搞笑,那般体现传统书法线条质感、结构原理,就留待各位评判吧。
已然”之章法布局,使作品生色不少。醒目的视觉、抒情的意味、潇洒的运笔,皆形成于“已”之末笔、“然”之四点。所谓独奋一笔、纵横趋势是也。
豪雄”为大中堂作品,如何实现形态与意涵的统一?结体略长,高耸特立;笔画刚健,铁骨钢筋;运笔遒涩,豪迈苍劲。
“出”有向上之势,“发”有向前之态,背景瓦当图案似车轮,含滚滚进发之意。“出发”字形端稳,姿势活泼,作品色调温暖。此时不出发更待何时!
经典小篆乃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书同文”划一书体之产物。既是最终的也是最严谨的古文字。《心经》犹如微型金刚经,乃众多佛经中最短小、最著名、最脍炙人口的名篇。《心经》重复字甚多,譬如“無”字多达21个,不施变化,死板沉闷,赋予变化,协调不易,的确有难度。我以极工整之小篆书写,以示恭敬;尽可能回避雷同,以丰艺态。寓局部变化之灵性于整体布局之庄严中。
也许是钟摆原理使然,我传统书法浸润久了,才迷恋现代书法。现代书法是对传统书法的突破与再造,更符合现代审美观。
读书在涵养,涉事无停滞。”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异曲同工,皆提倡内修与外化,理论与实践并重。读书不能食而不化,成书呆子,要学以致用;涉事不能无涵养,随波逐流,要与时并进。书法何尝不如此?临帖、读帖、专研理论、旁及相关,以奠定基础、累积涵养;创作、致用、教学、著述,外化学养、自成一家,无愧当世。这件作品创作于千禧年,十五年过去了,我书艺长进了,其仍可观的原因在于:联语触动我心弦,引发创作的冲动,体现意境的念想。
十年前,侄女顾青去新疆旅游,带回一刀与元书纸大小样式相仿佛的纸,只是颜色更深、质地更粗糙。她说,这是新疆一位八十多岁老汉用灌木树皮制作的手工纸,是唯一一家采用传统老法做纸的个体户,进了他家的宅院,看了他的制作后就买下了。那老汉造了一辈子这种纸,这份手艺和用心无以为继。这刀纸随我来新加坡后,挤在壁橱里不曾用过。大年三十大扫除,惊觉壁橱里的书被虫蛀得厉害,清场整顿才请出它,其一角已被虫蛀。最近创作微书法,正可用,一裁为二大小刚好。这纸,颜色已较当初更深了些,质地颇像早期大便擦屁股用的劣质草纸,恕我不雅,非如此难描述。我用它创作的第一件作品就是这件《自新》,我不用它的正面而用它的反面,要的就是粗糙坑洼、植物纤维根根突起的肌理,书体的风格自然宜质朴粗犷。说真的现有的墨汁太水灵,不匹配,下一回我打算用黑色的、厚厚的广告原料书写,或干脆在墨汁中掺细沙或面粉或面包屑,追求更为拙朴的厚重,体现浮雕般的立体效果;印泥采用暗红色或酱油色,非深沉老辣不可。我与一般书法家不同,自诩观念比较前卫,创作面较宽。不只书体、风格,材料亦然。就说纸吧,除宣纸外,喜欢买一些稀奇古怪的纸,甚至是竹片、稻草的墙纸,储藏室里成刀的近二十种,只待今后空下来,有了闲情与激情,看我玩出些啥名堂!《自新》这件书法作品由老汉、顾青、我联合创作;创作于新疆、上海、新加坡三地;创作时间跨度长达十多年。
星座与书法有点关系,至少在我身上如此。我是双子座,性格明显具有两重性,而且往往是矛盾和对立的。篆隶楷行草每一种字体,我都是两级化的,或写得非常工整严谨,或写得十分奔放恣肆。 “有得忌轻出,微瑕须细评。”酣畅、淋漓、奔放、洒脱,属于后者。书法之外,我方方面面的两重性或许负面居多,唯书法两重性我认为是正面的,没啥不好,书法面貌得以变化而多元。
明眼小阁浮烟翠,身在荷香水影中”,优美婉约,故以小篆书之。字形大小相映、布白疏密相对、线条长短相间、笔触粗细相配,布局舒朗敞亮,偶取行书牵丝,意在体现诗句“浮烟”、“水影”之动与虚、幽与静。
我崇尚魏碑,发自心底喜爱。为了撰写《魏碑入门》-上海教育出版社、《司马显姿墓志铭》-台湾大众书局,我研究过魏碑。楷书“李忱《瀑布联句》”,不难看出有魏碑味道,其实我很少临摹魏碑。一如我喜爱汉简,却很少临摹汉简。唯其如此,我的草隶不同于汉简,我的碑楷有别于魏碑。不取书法史上现成北魏名碑,是为了自我孵化另类“魏碑”。有点狂妄!非也。大家都知道,魏碑由隶书演化而成。我在汉隶上倾注时间与精力远超他家,遍临汉隶名碑三四十年,奠定深厚基础,以成一家之貌。这就是独特的资源,辅以胆量、涵养、审美观,魏碑孵化器成矣。李白《将进酒》,是我孵化“魏碑”的代表作。魏碑在历史上由产生到成熟经历为时非短的过程,且是整个社会进行式。作为个人的我,更需要一段时间来完善孵化。回过头来看,确实有些胆大妄为。不过,我已在证明自行孵化并非不自量力!
加油”二字,用笔或粗或细,或高耸或低坠,宛如此起彼伏、连成一片的呐喊助威之声,处处给力。
我喜欢作草隶,舒展大度,酣畅淋漓。草隶古已有之,存在两千年了,那就是汉简,多出自戍守居延的军人将士,行医武威的中医郎中。我不但喜爱而且擅长草隶。一定在汉简上写了很多功夫吧?没有。这就怪了!是的。我有我的逻辑:古人的汉简不是临摹出来的,而是实用时快写已掌握的正规隶书自然形成的,唯其如此面貌纷呈、个性焕然;我在二三十方汉隶名碑上花了三四十年功夫,有这样的底子,加以快写,亦能自成一貌,不与古人撞车,且别开生面,写出当代人的精神意趣,岂不更好。我创作四尺对开隶书对联,多为五言、极少七言,因为隶书字距宜大忌小。之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七言隶书联上下不怎么拥挤、左右不怎么空虚,主要是浅褐色的纹饰边框图案起到了美化、尤其是补白的作用;再者,书写时结体大小错落、点画伸缩腾挪、墨色虚实枯,也有助于化解上下拥堵、左右虚空。
这件篆书作品,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会写成这个样子。印象中落笔书写时是犯了某个错,出了些状况的,只是不想浪费纸,将错就错写成这个摸样。写好后也不当一回事,隔了一阵子才喜欢上,对它刮目相看。如有什么“心得”的话,那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化险为夷,绝处逢生,失败与成功一线之间。“心得”浓眉大眼,形成视觉冲击;弧形笔道构成其主旋律,“心”、“得”首笔以浓黑粗重的急拐弯起头,末笔亦以弧形回应;粗细、长短、疏密、擒纵、虚实,处处构成对立统一。
刘禹锡(1772-1842)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其《陋室铭》脍炙人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艺术家。富裕的文人、艺术家用以故弄风雅,清贫的文人、艺术家用于自我标榜。适用面够宽,各取所需。我也凑一脚,写一写。刘禹锡以“斯是陋室”谦虚低调,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傲然高调。怎么写呢?我以粗糙的纸反映陋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外在环境;以挥洒恣肆的自家草隶,呈现高朋满座,何陋室之有的自负心态。
“白雪任教春事晚,贞松惟有岁知寒。”这件篆书作品处处有隶书之方折朴茂、行书之牵丝映带。笔画短长相间、曲直相应,偏旁疏密对照、虚实顾盼,字形大小措置、轮廓多变、主笔各异,章法大块留白、左右参差、高低错落。整件作品活泼多变,生动有趣,宛若一个字。最满意的是,它真有一点大地白雪皑皑、贞松错落期间的视觉效果。最遗憾的是,写漏了“惟”字,留下一处硬伤,只能补之于落款说明。 2015.8.13
星座与书法有点关系,至少在我身上如此。我是双子座,性格明显具有两重性,而且往往是矛盾对立的。篆隶楷行草每一种字体,我都是两级化的,或写得非常工整严谨,或写得十分奔放恣肆。篆书对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婉转、细腻、工稳、典雅、严谨。书法之外,我方方面面的两重性或许负面居多,唯书法两重性我认为是正面的,书法面貌得以变化而多元。
上楼下楼经过楼梯口,我总会将目光投向一个固定的部位,那儿 叠放着新近创作的书法小品,总将比较满意的作品放在最上面。宋代大文豪欧阳文公每每将创作好的诗词文赋张贴在过道墙上,经过时驻足吟咏,斟酌更改,直至一个字也动不了了,才拿出去发表。因而他的文学作品字字玑珠,尽善尽美、炉火纯青。我完全不是那回事,我只是利用上下楼梯的时间审视一下自己的作品,更多的 不是找刺挑茬,而是咀嚼玩味,陶醉其中,比较自恋。几天前创作“花儿谢了”,甚为满意,一再眷顾,尚未看腻。之所以满意,首先,因为字体比较活泼,且世上 很少这种面貌的草篆,传统、时尚、个性、无厘头皆有之。其次,此作既有落英于地、错落有致的静态美;亦有花朵风中摇曳,花瓣渐次飘落的动态意趣。
“心如水”与别的作品不同处在于:留下不慎滴落的浓淡墨痕,印章钤于违反传统的位置上。以传统书法观视之,这两处皆为“败笔”。我并非为反传统而反传统,不慎滴落的墨痕,是创作过程真实的印记,有点行为艺术的味道;那一串墨珠如一串水珠向上冒起,冲破边缘而形成弦外之音。印章所盖的位置,出于避实就虚,美化作品的考量。通常人们以“心如水”表达心平如水之意,这件作品动态鲜明,所表达的是心如水涌。三两枯笔,恰似激起的浪花和折射的亮光。作品为横幅,一如宽广的水面。
“我心飞呀……”,是香港小虎队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时不时在心中荡漾,跟着那旋律哼的时候,两腿虽然插在地上,心仿佛飞起来,身子轻了,目光俯视了,心情乐观了,精神自由了。多少年过去了,还有那作用。“我心”非因这歌词创作,但精神契合。大片留白,宛如任凭翱翔的晴空;些许飞白,如同空中羽翼薄透的阳光;端庄的字体,因一些笔画态势向上而轻盈腾飞,好似敦煌壁画中无翼而飞的飞天。表示飞舞与自由,非行草书莫属。我却一反其道,以横平竖直、笔道粗重的隶书为止,所表达的不尽是笔画、字形的,更是心灵、意念的自由飞舞。
书法是什么?说得俗一点,是笔墨游戏,得好玩逗趣,刺激而有变数;说得雅一点,是情趣线化,得寄寓情感,化为韵律线条;说得玄一点,是风格神采,得字如其人,熔铸气血精神。 2016、10、20
“有了”乃是一种自足的惬意心态,我更想表达一种不但有了自我面貌,而且不太在乎别人看法的心境。这件作品不但有了区别于他人书法作品的面貌,也有了区别于我其他作品的特征。“了”字尤较“有”字精彩,字形的窄长、首笔与次笔的衔接、末笔的纵长,一一出乎意外。作品浓墨重跺的厚重笔触与挥洒无拘的抒情线条交相辉映,既有传统书法用笔的根基,又有现代书法外观的时尚。
行书频幅最宽,楷书到草书之间的广阔地带皆为行书。近楷者为行楷,近草者为行草,居中者为行书,三者亦统称行书。行书自由度最高、可塑性最强,因而特受书法家钟爱。“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创作于2009年,当年为筹备2010年大型书法个展,我创作了一大批书法作品,对联犹多。因喜爱篆隶,用功亦勤,因而在创作个性比较鲜明的行书、草书、和楷书时,情不自禁地调动篆隶尤其是隶书功底。此件作品,“春”、“时”结体有篆书意趣,“桃花”、“叶落”用笔有隶书姿态。行书作品兼带篆隶意趣姿态并不难,难的是有机融入,而非生搬硬凑。
“跨界”是个时髦的词,也是我的追求。此作跨古典、现代之界,用笔结体较为传统,形式面貌趋于现代;亦跨隶书、行书之界,取隶书横平竖直、敦厚质朴,取行书收放擒纵、呼应连带;“跨”字末笔呈左跨之姿,“界”字末笔显划界之态,中间那方鲜红印章“顾建平”横跨左右,实现跨界。 2012、11、7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堪称元散曲经典,不必费心记忆,即能朗朗上口。我17岁背井离乡,漂泊异乡长达八年,如今虽时过境迁,一触及它,心弦仍被撩拨得难以平静。八百多年,沧海桑田,仍一吟三叹,荡气回肠,其恒久魅力,将继续穿越时空,直至遥远将来。区区28个字的小曲,多达25个字构成12个 名词,实在是语法所不能解答的奇观。我创作这书法,很想表达此曲秋天萧瑟的景致、旅人落魄的愁思。欲在书法中蕴含折射马致远《天净沙》意境,又不矫情造 作,太难了,也许连及格的水准都不够。就书法本身而言,“人”字是我最不满意的,撇画起笔不利落,捺画写作点构思不错,但造型不自然。
“必定”是我创作于近日颇为自得的一件作品。首先是作品充分展现必定的果决与气势,这是作品的意境与灵魂;其次是技法合成完满,具有冲击视觉的美感且耐得品味,点画粗细相间、对比强烈,运笔爽挺利落、一气呵成,结构大疏大密、收放自如,章法左顾右盼、贯连成趣,大块留白、真气弥漫。抱歉,将创作感言写成自我吹嘘。
真正的甲骨文能否算作书法,是有争议的。毕竟甲骨文是刀刻而非笔写,与篆刻不能归为书法同理。然而,只要是用毛笔来写甲骨文,在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方面符合书法的基本要求,那就是书法。 创作甲骨文有两个基本路向:恪守甲骨文各项特征,瘦硬细挺、方折果决,尽可能再现原貌;突破甲骨文某些特征,嫁接融合、即兴发挥,尽可能烙上个性印记。 我取得是后者,不过“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月秋花”,这件作品我未加大幅度地发挥。即便如此,还是可以明显看出对甲骨文的“改造”,比如追加了金文浑厚遒劲的“附加值”。 2015、9、10
日月行于天,山川铺于地,何其壮观,书法难为。 落笔前,只想到“川”之末笔宜奔放直泄,其他故意不加思考,下笔再说,整件作品潜意识地围绕这笔展开。 横向大地宽广,然远不及纵向日月与地球之距离,故以作品以条幅而非横披为之。大自然是质朴的,作品以此为基调;大自然又是精微的,日月山川四字中皆穿插灵巧细小之笔触。川取纵势而山展横态;川前两笔及整个字的重心上提以凸显末笔之雄健豪放。 于是,作品有了看头。 2016、5、24
郑板桥诗文一扫文人忸怩作态、惺惺酸腐,简明锋利、酣畅淋漓、直抒胸臆。《竹石》为其诗歌代表作,十足板桥风格。此八条屏巨作,横向排开,如同宽影幕,展现山竹千磨万击、坚定不移的意志,板桥有棱有角、领异标新个性。 2016、10、12
“所在”两字紧扣,抱成一团。何缘如此?所在何处?大片空白,种种可能。我的,你的,大家的。
“建平,读帖比临帖还重要。”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倪海曙多次对我说。书法是手头功夫,不是眼睛功夫。当时二十来岁的我,心里有些不以为然。 书法功力渐深,愈发觉得倪师的话有道理。读帖之所以更重要,因为读帖比临帖更自由、广泛、细微、超然、不为毛笔所拘,不为水准所限,目濡心染,境界陡升,水准随之攀高。 “不知明月为谁好,时有落花随我行。”看官见此作,定认为我在汉简上下了功夫。其实我很少临汉简,所花时间仅为汉碑零头。 汉碑浸润既久,加快笔速,自然别具一貌;汉简阅读非少,挥毫疾书,自有意趣生焉。 2016、8、2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是说大雁与天鹅飞得很高,一飞即是千里之遥。在汉族的文化传说中,鸿鹄则指白色的凤凰。 此语比喻志向高远、事业无疆。书写时,着意强化笔势笔力,体现强健搏云的翅膀,果决远飞的志向。 以汉隶强筋骨力度,以行书展意态恣肆。婉转流畅之小篆,顿然转为雄强奔放。 2016、9、9
我写“千禧”与基督教之千禧无关,只是取这两个字的本义。“千”是个数目字,表示极多;“禧”表示幸福、喜庆。“千禧”就是得到极多的幸福与喜庆。 此作写于2000千禧年,大红宣、金色纹,凸显喜庆吉祥气氛;既是千禧迎新,书法也得有新面貌,故恣意挥洒迥别往日。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笔断而意连,飞白而润滋,游丝舞于壮硕,动感寄予庄重。 一转眼,十六年,千禧新作变陈年旧作。只因多少有点新意,尚有些看头而写这段文字,分享这件作品。当然,千禧人生至多一遇,所以值得回望。 2016、12、13
书法融合不同字体谈何容易,何况楷书、篆书互相排斥。恕我孤陋寡见,不曾见这类创作。偏不信邪,提笔一试。我故意显现两种字体不相融之特征,于冲突中碰擦奇异火花。“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赋予篆书以楷书之活泼可识,赋予楷书以篆书之古雅雍容。别创一貌,另竖一帜,迥别于秦篆汉隶、魏碑唐楷。 2016、6、8
苹果产品特别好用,简捷友善、有口皆碑,源于乔布斯能瞬间变白痴! 一位专家说:马化腾只需5秒就能从专家变白痴,从啥也不懂的用户角度来构思、审视产品,所以QQ产品好用;乔布斯只需1秒,就能实现两级转换,是故苹果畅销全球! 我是个书法家,没本领也不需要瞬间变白痴。 不过,我有另类“瞬间”,就是瞬间清空,清空数十年功力!唯如此,创作书法时才能甩开定向思维、惯有动作、既有定势,另辟蹊径、别开新面。 “事无全善,物不两兴。” 2016、12、19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劝酒之歌,不话别情唠家常,径直将黄河从天上请来,狂放、豪雄之极。先声夺人,无过于此。整首诗澎湃激越,高潮迭起,万丈豪情比之滔滔黄河,亦不逊色。 没任何书法能与之匹配,尤其我这种格局不大的书法。干脆舍弃外在姿态的奔放,以免东施效颦;通过放大字体与用笔的自由度,不计工拙,体现某种洒脱不拘。如此而已! 2016、9、27
“夜雨长三尺水,春寒留一分花”。夜雨长而花凋零,昔日春华似流水,残留一分堪可怜,思绪如水长三尺。 蕴艳丽风华于凋零凄冷,这般意境着实难为,沾点边也罢。撇去意境,就运笔、结体、章法而言,此作令我满意。 2016、6、1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重点在后半句之闲适自在无所羁系。书以规规矩矩的小篆,似乎不妥。牵强一点,小篆自成一体地婉转流畅,迥别与其他任何一种字体,在与从容。 就规矩、典雅、流畅而言,六年前的这件作品已经达到;在小篆种种规范中,展现运笔游刃有余、结构新颖别致、个性独树一帜,今天还遥远。 2016、5、27
我的书法,尤其隶书比较潇洒浪漫。憨厚古拙、大智若愚的面貌不会写,不是那样的秉性,造作不来。 “表拙示纳,知止常足”虽写出一些拙、纳、止的味道,但总体上仍然潇洒抒情、奔放浪漫。 “字如也,如其人”,古人说得特别有道理。我不希冀写出背离性格的作品,只期望写出自身性格的大频宽、多面貌。 蛮不容易,蛮贪心了! 2016、10、25
每逢中秋,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萦绕心头、漫溢脑际、形诸眼帘,撩拨情弦,中秋最佳代言者也。若无此词,中秋失色! 自然景物之最美妙浪漫者,月亮也;人生仕途之最失意落魄者,流放也。世人罗列两者,无不消极悲伤,唯东坡例外。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千古传唱,就在于:天上人间大时空,明月离愁大反差,抒情析理大跨度。更在于:中秋明月之最佳概括,离人别愁之最妥安抚,现实意想之最妙融合。 吾有自知者明,只求以书法表现其美景、奇思、意境、性情、气质、人格于一二。行楷侧重析理,草隶侧重抒情。 2016、9、15中秋
“無言”的面貌与意境要从汉字笔画中找对应的话,非点儿莫属,因为点儿形体最短小、占据空间最少、留白最多、想象空间最大。书法积点成画,积画成字,集字成篇。“無言”似乎相反,最终收于点上,点是这件作品当之无愧的主角。点的形式,堪可玩味:“無”的点由大而小,横向展开;“言”的点由小而大,纵向垂伸;红色的印章也是一个点儿,落在恰到好处的位置上。“無言”二字的面貌皆由繁而简,体现出“有言”至“无言”的过程。
我的书法创作,不论何种字体,偏爱对立统一。大小粗细、疏密伸缩、圆转方折、浓淡枯润…点画结构强化对比,必然形成作品张力。从这角度而言,我的书法大多高调。 “晓行江月路,人语夜船灯”却不然。笔画粗细近似,字形大小仿佛,快慢疾徐匀适,浅吟低唱,不温不火,非常内敛,别具一貌。
“猛志固常在”,阳刚励志的内容,对书写是个考验。蘸满墨汁,狠狠落笔,纵横挥扫,猛然方折,刚健果决,元气充沛,不计后果而自成结果。 许多人不知道,这壮志名言竟出自醉心世外桃源,采菊东篱下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是,无志如我,何尝不可短暂超越自我,斗胆书写“猛志固常在”? 2016、9、20
此作有我早年取法唐代欧阳询楷书《虞恭公碑》特征,更多是我未曾临习的隋朝《董美人墓志》面貌。 产生这等蹊跷,有其原因。欧阳询乃初唐书家,唐代之前即隋朝,年代相近,书风差别不大。两者皆取法魏碑更趋精致而成。《虞恭公碑》与《董美人墓志》,皆贵族特征鲜明之书法,点画细腻精湛、结体端秀雍拥、风度翩翩者也。 欧阳询世代官宦,其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楷书四大家之首。董美人乃隋文帝四子杨秀爱妃,十九岁病逝,杨秀撰文哀悼,镌刻为《董美人墓志》,书丹者必朝中高手。 首先,我受欧体影响而兼通董美人墓志;其次,我受《李清照·一剪梅》词句影响而略趋纤丽秀挺,因而更近董美人墓志特征。 2016、4、29
婉而畅乃小篆典型特征,我偏以方折为之。“登泰山而小天下”以隶入篆,赋予小篆阳刚,与秦诏版相合。我不曾临习笔道方折的秦诏版,临习的是笔道圆润的徐铉《说文》篆体。也许是钟摆效应,提笔创作篆书,竟棱棱角角。 2016、8、10
看以前自己的书法,有种怪怪的感觉。总有些时空错乱,勾起莫名的怀恋。所恋并非书法,而是一去不回的情境、时光与特质。 以前的字,可能有些稚嫩、有些生硬、有些别扭、有些造作,总之有些缺点。日子隔得愈久,愈发如此。然而,它们总能引发悸动。在庆幸书法进步的同时,惆怅失去了某些特质,而且永远回不来了,因为时光无法倒流。 以往的书法太真实。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自己,自己的手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审美取向,如同心电图一般准确,信息量却远大于心电图。 2016、11、2
这件作品是否写出“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的意境?是否写出立冬时节有点寒冷、有点萧瑟的感觉?有的话,即便有一点,就心满意足。 书法毕竟不像绘画,表达诗文意境更为间接、更抽象,难度更大。所以,绝大多数书法家没有追求的意愿或能力。 回避诗文意境的书法,只是降低难度与品质,玩弄笔墨技法的“小书法”。唯有写出心头对所书诗文感受的书法,才是有文学品味、情感内涵的“大书法”。 2016、11、8
古代书法,尤其明清以前书法,以尺牍信函、斗方手卷等小品居多,适宜捧读细品;现今书法以中堂楹联、条幅横披等大作居多,适宜悬挂远观。 古人书写工具仅为毛笔,提笔所书多出于实用;今人不以毛笔为日常书写工具,挥毫所书多出于悬展。是故,古人书法大多清纯自然,娴熟而入化境;今人书法大多刻意求工,生硬而致造作。 唯书法小品,字形较小而接近日常所书,写来多为娱情遣性而非悬挂展出,边角料宣纸写坏亦不怜惜心疼。是故,今人书法能流露真性情、比较有看头的,亦为小品无疑。 2016、11、16
“一意孤行”是个贬义词,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在传媒发达,集体无意识盛行的当今,有自个的坚定主见并付诸实践,何尝不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我想表达“一意孤行”所蕴含的另类、孤僻、果决、沉重、悲情的特质,哪怕一点点也好。
篆隶楷行草诸体,草书我临习、创作得最少,偶尔为之。不是我不喜欢,而是我对它抱有敬畏。时下书坛,最恶俗的就是草书,张牙舞爪、乌烟瘴气。已故草圣林散之(1898-1989),迟至68岁才开始攻草书,厚积薄发,方有大成。草书是综合性最强的书体,兼具备篆书的婉转、隶书的朴厚、楷书的严谨、行书的洒脱,而且书写者须有丰富的生活历练、文化积淀与艺术才情。多难呀!学书已45年的我,迄今仍在打外围战,直至篆隶楷行诸体皆具备鲜明的个人面貌与风格,直至文化素养、艺术才情积累到一定的厚度,才来攻草书,像林散之那样,68岁才开始吧。
书法被称作“一维”艺术,与音乐相同,单线时序依次而成:积点以成画,积画已成字,积字以成篇。 传统书法有另种“一维”:笔法、字法、章法。唯杰作突破此单一技法之维,如王羲之《兰亭序》欢快,颜真卿《祭侄稿》愤慨,苏东坡《黄州寒食帖》惆怅,无不给书法增添情感之维。 现代书法不满足于技法之一维,通过“增维”,而成多维书法。技法、情感、风格、意境…多维并取。 “梅残香更远,草动绿初匀”,或能突破书法之一维。 2016、12、7
唐代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穿越1300多年时空。漫长的农业社会转换为不短的工业社会,又切换成迅急的信息社会,它依然脍炙人口,沁人心脾。之所以划越历史,洞穿社会,透射心灵,乃因具备普世价值,恒定取向。只要存在人事繁忙、关系纷争、事业受挫、身不由己等状况,山光水色、鸟鸣花香,必然招唤、抚慰孤寂失落之心,这是一种无可抵挡的外在诱惑,无可回避的内心反应。 诱惑与反应,不止萌发于精神层面,更源自遗传基因。既然人进化于猿,必然遗存猿的基因。试问哪一种动物不向往山林水泽?当不堪人世复杂、烦扰、沉重之际,基因的钟摆必然拐向动物的单纯、大自然的怀抱! 此联行书,我想表达山光、鸟性、潭影,自然之美;人心对自然的渴望,以及受自然慰藉后产生的轻松惬意;源自潜意识的本能,近似动物的单纯。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痴想,区区一件书法竟欲承载人和猿、精神与物态之种种,的确是不可能的任务!
人总有怕的时候,需要给予或得到“不要怕”鼓励。如果说,“要”字盘曲且略带颤抖的末笔,意味“怕”;那么“不”字猛猛落在作品中央的左点、“怕”字直挺挺逼近作品底线的长竖,则明白无误地展现“不怕”。
“客至心常在,人走茶不凉。”这等待客之道、交友之心,为数千年之常态。不足挂齿乎?非也。客至心不在,人走茶即凉。乃今日待人处世之常态。 是故,书此联语,非为书法创作,而为怀恋古风,重温情谊。更为净化心灵,以此自勉。 此作,平易近人,信手而就,无刻意、造作、虚伪之劣迹;而有洁身自好、不迎时俗,个性之抒发。 “客”收敛、“至”古雅、“心”舒卷、“人”丰腴,于平易中流露个性;近二十个点画,各具姿态,和睦相处,帮衬映带,痛痒相关,进一步盘活作品。 个性鲜明而钝其棱角,随和亲近而不和稀泥。处世如此,书法亦然。 2016、11、30
严谨、典雅,挥毫运笔谋定而后动,如京剧手姿、水袖、方步,一招一式皆有程式可循,乃是我三十年河东长期的追求。 近十年来,不满足于此,喜欢涉险即兴发挥,将潜意识释放出来,倒逼大脑随机应变,化险为夷。前者给予人预想、期待的满足和陶醉;后者给予人突兀、意外的惊喜和难解。前者如龙井、红袍、普洱,各有其味,特征明显、口感稳定,未饮即知;后者如陌生的水果、不知名的菜肴、混合的饮料,尝了都说不出个味儿,而且无法复制。 如今,我创作书法,或速度奇快,以挣断逻辑的链接;或速度特慢,以摆脱动作的惯性。目的只有一个,产生未可预知的那一时、那一刻的新貌。其实,摆脱逻辑和惯性并不难,乱涂乱写都能产生这效果。难的是,造成意外,产生失速后,随即突发奇想,变轨催生另类的逻辑与惯性,一一化解危难,构筑充满对立元素、活性因子的和谐新貌。
此作有我早年取法唐代欧阳询楷书《虞恭公碑》特征,更多是我未曾临习的隋朝《董美人墓志》面貌。 产生这等蹊跷,有其原因。欧阳询乃初唐书家,唐代之前即隋朝,年代相近,书风差别不大。两者皆取法魏碑更趋精致而成。《虞恭公碑》与《董美人墓志》,皆贵族特征鲜明之书法,点画细腻精湛、结体端秀雍拥、风度翩翩者也。 欧阳询世代官宦,其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楷书四大家之首。董美人乃隋文帝四子杨秀爱妃,十九岁病逝,杨秀撰文哀悼,镌刻为《董美人墓志》,书丹者必朝中高手。 首先,我受欧体影响而兼通董美人墓志;其次,我受《李清照·一剪梅》词句影响而略趋纤丽秀挺,因而更近董美人墓志特征。 2016、4、29
以前很少写斗方,总是觉得四方形的幅式太稳定、太呆板,尤其不适合写正体字,搞不好布如算子。 如今喜欢上了斗方,原因有几条。一是,我的字比以前活了,正方形的空间非但没形成束缚,反而起到以稳凸险、以静衬动的作用。二是,现在的客厅、卧室家具多,很少有大面积的空墙,不便悬挂传统的挂轴,即便挂了也不怎么美、不怎么协调。三是,正方形的幅式是一种世界通用“艺术语汇”,比较时尚、摩登,能给书法烙上新时代的气息。 为了使斗方作品更生动活泼,我书写前不折格、不折行,摆脱拘束;尽量清空熟门熟路的书写惯性,根据字面语境量身打造独特的艺态,即兴发挥出那一瞬间的情感与创思。
奇石寿大古,高枕乃吾庐。语词不凡,大气而有拙趣,引发我创作冲动,此即产生佳作之沃壤、良机也。魏碑、汉隶同铸相融,朴茂奇特,古意盎然而个性鲜明。此作深获我心!
佛法是庄严神圣的,我将字写得较大,布局亦端庄;佛法是随和近人的,我择淡墨以添柔和,消解大字的火气;佛法是蔚为大观弥漫寰宇的,我以无边无际的形式来表达。 无边无际比较容易的表达方法是,写好“佛法无边”四字后,将其上下左右裁去部分。我没有这样做,觉得如此创作不只造作、虚假、矫情,甚至践踏了“佛法无边”的语意和精神。我将字写出纸面外,形成无边的自然状态。 佛法向四周伸延弥漫,观者的思维与想象也随之丰富拓展。
字体严谨以小篆为甚。恪守中锋、粗细一致、横竖平直、曲线婉转、左右对称、布白均匀,修长规整。由此,束缚书家才情之发挥。 遵从上述特征作小篆,自难发挥与突破。我反其道而行之,另辟蹊径作草篆。用笔中偏兼取、线条粗细杂陈、横竖曲直兼容、拐角方圆并用、弧线流畅亦顿挫、两厢对称而变化、间隙疏密相对映、轮廓大小以参差。 “含毫凝逸思,酌水话幽心”,沉静婉转不若秦篆,心绪情感跃然纸面。另种风情,别具一格。
“门外有人时载月,园中无事自弹琴。”一定有人以为我在汉简上下了功夫,我其实只是读读汉简,很少临摹。精神上、趣味上的借鉴与吸纳,比实际的临摹更重要。一来,保有自由度,洒脱少羁绊;二来,以我为主,活性移植,化于无痕。月光皎然、琴声悠然、心境悠然之空灵美,也是此作有意无意的追求。
“气骨真当勉,规模不必同”。这对联曾悬挂在家中多年,原因有二。一、取其文句以自勉,当座右铭。人当有志气傲骨,自勉自励,事业领域不随大流不趋同,别取一径,自成一格。二、书法可观,写得比较奔放洒脱、刚健脱俗,独往独来,无所顾忌,自成一貌,赋予文句内涵以直观形象的面貌。
“又怎样”乃现代语汇,书法的呈现形式自当与之相应。运笔上,握笔横擦,横平竖直而不乏偶然惊喜。 “又”末笔崎岖,“怎”末点高抛,“样”点儿大小、垂竖笔挺,使平稳的字形构造涌动着倔强、不服与一无反顾。 2014年12月1日
汉字书写之所以升华为艺术,且为中华文化之代表艺术,首先决定于三千年前甲骨文极高之起点。 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数十万片龟甲兽骨,皆为皇室档案。为皇上解问占卜而镌刻,问之于神且替神作答,地面、天上皆地位最高;占卜刻辞者乃地位甚隆、学问极好之巫、史、贞。这等阵势,寰球绝无仅有。 既是研究文字的学人,熟悉甲骨文;又是勤于墨耕的书家,钟爱古文字。我对甲骨文之钟爱却远超一般书法家,甲骨文虽创作得不多,写来却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于双重身份。 “出郭喜逢丝雨后,归舟时载好花来”,对传统甲骨文面貌予以再创造,酣畅淋漓、活泼奔放、抒情写意。只因今日之我,挥毫于宣纸而非运刀于甲骨;只因今日之我,无缘为皇上而问,为天神而答,尽可放胆恣意写自己!
选美标准几经演变,最初重五官相貌,眉眼口鼻耳要标致。继而重三围,胸腰臀三围要出众。如今重身材,脸好看与否不重要,上身与下身的比例要达到1:1.18苛刻标准。 书法亦如此,相当长历史时段,“书法即线条”成无可置疑的金科玉律。启功先生后来提出“书法即结构”,一石激起千层浪,肯定者寥寥,质疑贬损者无计其数,如今反对的声音少多了。书法创作由微而宏,积点成画,积画成字,积字成篇;书法欣赏则相反,由章法而结构而笔法。书法要散发艺术魅力,要吸引人、打动人,章法成为首要决定性因素,所以我更认为,“书法即章法”。 选美标准之所以由五官到三围,再到身材,由小及大,由局部及整体演变,审美转变的关键因素在于,由最初选美相亲近距离欣赏,到今日模特走T台供远观的空间场合所决定。书法由笔画而结构而章法,其关键因素的转变,实由书法最初个人手头赏玩,到近代张挂家室厅堂,再到现代悬置美术馆供公众观赏,不断扩大的空间环境所决定。 我最近创作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这件作品一条条笔画、一个个字,并不怎么好看,我自己都不喜欢,但不失为一件佳作。只因其章法特别,如乱石铺街,大小相间,参差错落,笔势弥漫,蔚为一体。因此,其面貌投射距离较远、辐射面积较大,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附带回答一个问题:为何不将其后的“二者不可得兼……”写出来?首先,这是出于含蓄的考虑,如同歇后语,只说前半句,后半句读者自然明白。其次,只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就将孟子原本之说理,变为我欲望之表达,蛮好玩的。其三,孟子原文取舍的答案只有一个,我切除其结论,答案是一个、两个、三个,甚至N个,提供更多、更大想象空间。
“淡著烟云轻著雨,竹边台榭水边亭。”当年以金文书之,若是今日定以小篆书之。烟淡、云轻、雨飘,翠竹、台榭、水亭,清淡且柔美,以婉转流畅之小篆书写,最为适合。还好,我所书金文活泼、潦草、即兴、率性,冲淡了金文之遒涩、厚重、庄严,书法面貌大致应合联语内涵。
繁体字称霸书坛,难觅简体字踪迹。不知什么缘故,写了这件简体作品,应是这句大白话引发我创作。 相对而言,真草隶篆行,行书对简体字排他性最小。简体字笔画少、结构简单,形象生动性、意蕴趣味性逊于繁体字,乃不争事实。这就提高了书写难度,需有平面构成之美学观,突破窠臼之即兴发挥。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大海”,近乎随意涂成。唯如此,方能摆脱惯性之束缚,于无拘无束中活化简体字,于一气呵成中构成作品整体观。 2016、7、26
遇到元宵节,想到辛弃疾,提到人生三境界,一定会浮现《青玉案·元宵》描绘的情景。 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经历三个境界,而辛弃疾此词“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即最高之境界。 我采取四屏通景形式,意在应对词中元宵夜一幕幕移动、宽阔的欢腾场景;我书之以隶书,带有装饰味的蚕头燕尾之波画、左右分张之掠磔,恰可反映元宵夜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丽人群女,交织成的浓艳浪漫。
春上春树说道:他对别人说他的坏话不在意,照样觉睡得香,不像年轻时耿耿于怀。一是故意避开不听,二是听到了当没听到。接着又说:可是什么都放下、都看淡,也有问题。感觉也许不敏锐了,话锋也许不尖锐了。 是的,最前卫、最叛逆的文学、艺术、设计,无不出自年轻人。我不年轻了,有自知者明。尽管喜爱、推崇现代书法,但不搞最前卫、最叛逆的书法,不以己短搏年轻人之长。 我走中间路线,既让奇思异想无法无天地宣泄,亦让四十余年的书法功力淋漓尽致的展现。嘿嘿,比传统书法家前卫,比年轻书法家传统。前卫与传统间广阔地带任我驰骋。 2017、7、27
我很少写草书,章草亦然。作为书家,草书应是书法征程最后一环,所以不急,来日方长,待人书俱老之际才来草书高地踏青,逗留,常驻。我估计自己能够写好草书,并能形成一己之貌,尤其章草。这可不是空头支票。章草乃隶书之草写,隶书是章草最主要、最重要的基础与资源。
“心宽学博”为对偶结构,以“学博”对“心宽”。“心宽”侧重做人,“学博”侧重治学。以字面修辞看,前后是平行的。我却将两者看成因果关系,而且是很奇妙的因果关系。 “心宽学博”既为前因后果,因为心宽所以学博;亦为后因前果,因为学博所以心宽。因果互换,中文奇妙,可见一斑。 此书法,我下意识借取对偶,也即对仗手法修辞法。于左右相对,排列工稳之基本格局中,追求心宽学博之意境,笔画腾挪之生动,也奢望展现心宽与学博互为因果之奇妙。 2016、6、8
别以为“龙翔”一定是草书,至少是行书,应当避免定式思维、惰性对应之平庸。这是什么字体?难以简单归类,算是隶味浓厚的行楷吧。 即为龙,又翔之,就得有动态精神气。“龍”首点重跺,左竖斜耸,上竖峭拔,末笔旁展,点儿灵动;“翔”左竖金鸡独立,羽腾空跃起,些许枯笔与牵丝,恍若云天。 作品用笔较粗重,具有阳刚之气,此亦契合龙之身份、翔之力度。
我是双子座,书法创作亦有鲜明的两重性和矛盾性。两种面貌,反差甚大,一如钟摆,总在背离。 其一端,追求传统经典之再现,务必娴熟、细微、如意;得心应手之时,一笔一舒适、一笔一满足、一笔一陶醉。 另一端,试探现代书貌之另创,务必即兴、大胆、破格;斗胆挥毫之际,一笔一为难,一笔一心悸,一笔一惊喜。 前者如京剧,将程式演绎至入木三分;后者如现代舞蹈,将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奇石尽含千古秀,春光欲上百年枝。”哪一类?属于后者。创作这类作品,最大的诱惑与满足在于“未知”! 2016、4、5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代诗人常建名句,似写禅房僧境,实则抒发寄情山水、忘却世俗情怀,隐含道路曲折以达目的之哲理。1250年过去了,这诗句仍然撩拨心弦,仍然令人神往。 诗人步履轻悠舒缓,移步换景,引人入胜;我之笔调淡定脱俗,蕴神往于从容。常建所勾画的高妙意境为吾书法所难及,不过至少可传递其洗涤心灵的字面信息。 2016、3、4
“书为心画”,西汉杨雄四个字无比经典。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不曾涌溅更概括、更深刻之语。 书法乃心灵画面,它对书家心灵之记录与反映持续如流。书家作品纵向变化大、横向面目多,即书家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尝试之结果。此乃河状‘毕加索’式。中国绝大多数书家,心无旁骛,终身锻铸一面目,此为井状‘米勒’式。 两类书家各有千秋,我更欣赏河状‘毕加索’式,并身体力行之。七情六欲面貌纷呈,喜怒哀乐各有寄托,少青中老状态各异,真草隶篆皆有所驰,多么诱人之境界!心向往之,无法抗拒。 自感书法面貌不够多样、不够深刻、不够经典。在不少朋友眼里,我之书法已变得面目全非,甚至不堪入目。我不求朋友、看客接受我的书法面貌,但愿他们理解“书为心画”之内涵,以及我书法创作之心态。 虽无法成就 ‘毕加索’式巨川大江,亦不愿一口井中打转转、定终身,宁成一溪,流淌于崇山荒原。 2016、3、22
为筹办1989年我首个书法个展而创作了一批作品,此其一。25年来,我三办个人大型书法展,尝试过众多创作方法,这件作品的创作方式始终是唯一的。如何唯一?我的书法作品绝大多数一次写就,唯此作一张接一张写,始终不满意,一连写了二十来张才收获这件作品。直至今日仍很有看头,似有难以逾越之处。 遥想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一连写了四十余遍,以第一遍最佳,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我写了二十多遍,最终才产生一件满意的。前者乃天才书圣灵感爆发的不二神品,后者乃平庸书家死缠烂打的刻意之作。两者判若霄壤,今却扯为一谈。
这是我另类篆书。啥另类?小篆结构对称严谨,字形大小近似、长度划一,线条粗细相同、藏头护尾。我反其道而行之,将篆书写得活泼随性、结体外方内圆、长度不一、线条粗细相间、时藏时露。我篆书主流面貌有两种,或为圆转流畅、端严规范之正体篆书;或为方折顿挫、活泼奔放之草体篆书。这件篆书介乎两者之间,我很少写这类篆书,所以说它另类。 2015、11、12
章行?搞错了吧?世有章草而无章行!提出“章行”,我知道一定会引发质疑。 细阅汉简,章行的确存在。它不及章草潦草,却比简牍隶书流便。章行是介于章草与简隶之间的一种字体。章草是隶体的草书,章行是隶体的行书;章草开启今草,章行开启行书。遗憾的是,由古及今,没人提出“章行”这个概念。不是对这种字体的存在熟视无睹,就是勉强将其纳入章草的范畴。 汉代简牍,乃民间书法,是实用的产物。因而,简隶、章草、章行,混合在一起,不那么泾渭分明。我很少临习汉代的简牍汉隶、章草,章隶。因为我有比较深厚的隶书、行书功底,所以想直接自创个性鲜明、带有浓厚隶意的行书,也就是我所谓的章行。 如果你好奇,想知道我如何创造,这就将秘诀告诉你。不用啰嗦,一个公式就明了:“(隶书+行书)÷2=章行” 2017、11、10
我崇尚魏碑,发自心底喜爱。为了撰写《魏碑入门》-上海教育出版社、《司马显姿墓志铭》-台湾大众书局,我研究过魏碑。楷书“李忱《瀑布联句》”,不难看出有魏碑味道,其实我很少临摹魏碑。一如我喜爱汉简,却很少临摹汉简。 唯其如此,我的草隶不同于汉简,我的碑楷有别于魏碑。不取书法史上现成北魏名碑,是为了自我孵化另类“魏碑”。 有点狂妄!非也。大家都知道,魏碑由隶书演化而成。我在汉隶上倾注时间与精力远超他家,遍临汉隶名碑三四十年,奠定深厚基础,以成一家之貌。这就是独特的资源,辅以胆量、涵养、审美观,魏碑孵化器成矣。 李忱《瀑布联句》,是2010年的作品,我不很满意,但至少可以证明自我孵化“魏碑”是行得通的。魏碑在历史上由产生到成熟经历为时非短的过程,且是整个社会进行式。作为个人的我,更需要一段时间来完善孵化。回过头来看,确实有些胆大妄为。不过,我已在证明自行孵化并非不自量力!
“雅琴飞白雪,逸翰怀青霄。”这作品啥看头?一看字体多元:“雅”、“飞”左下一笔婉转似篆,“翰”左上“十”复古为“屮”,均具篆书意趣;“白”之折、“雪”之钩、“翰”之捺、“懐(怀)”之“忄”与钩、“青”之撇,无不蕴含汉简风姿。二看笔构变异:“飛(飞)”上下两点断连开合,“逸”捺短而婉转,“翰”奔放斜捺,“懐(怀)”收敛内藏撇捺,“宵”变点为折,无不即兴发挥,形态出人意料。三看通篇趣味创意:此作虽为行书,却弃楷式行书点画形状、结体特征于不顾,而取篆书之婉转、隶书之方折,横竖藏头护尾,圆起圆收,迥异时下行书。 篆隶楷行草,书法史上大师巨匠众矣,皆无可法逾越之巨峰。我等若不甘仰望叹服,一味跟从,又不愿搞怪油滑,哗众取宠,那就另辟蹊径,在不同字体板块结合部做文章、搞化学,于古人未曾涉足之领域另起炉灶、另立山头,应是比较聪明、切实可行的做法,且无可厚非。
提到有别于端严的汉碑,人们一定会想到活泼的汉简。汉简乃是一座隶书稀土富矿,蕴含的远不止十九种稀有金属。汉简面貌纷呈,极尽变化之能事。它甚至烙上了书写者特质和地狱风貌,如武威医简蕴含中医气血阴阳的辨证观与玄理,居延汉简折射戍守边塞官兵的豪迈阳刚和西域广漠的苍凉壮观。对于汉简,我很少临写,更多的是阅览,此乃不碍自身心源的活性借鉴。汉简因书写在窄长竹片上,一片一行,字与字只顾上下、不计左右,因而章法上有局限。我创作潇洒活泼的隶书,注重上下贯连呼应、左右参差顾盼。
这件作品不在乎技法,信手挥洒。粗重笔道似秋之重彩大地,恬淡结体似秋之明澈苍穹。不沾春之甜腻、夏之繁芜、冬之萧瑟。书写时无特定之构思,且将技法抛诸脑后,如随机举目,即兴漫步,少了羁绊,多了自然。 今从众多作品中选出此作,既是巧合,亦是下意识作用。一个月来皓空明月已成奢望,印尼烧芭烟霾狮城,中秋无月,日坠雾中,家中两台空气净化器也起不了多大作用。于是,物理净化不成,就来点精神阿Q,画饼充饥,仰望秋月高天。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寓巧于拙,寓畅于涩。一改我隶书潇洒倜傥之态,而出之以朴拙厚实之貌。张迁拙趣,影影绰绰。为免板滞,点画偶相连带,“煙(烟)”字腾挪聚散,如烟缭绕,盘活整件作品。
我们通常说某人的长相或性格像他的爸爸或妈妈,而不说父母像他。道理很简单,因为他的相貌或性格是父母“铸造”的,而父母的长相与性格则与子女无关。这也构成书法创作难以违背的一条法则。譬如,创作隶书可以融入篆书,创作楷书可以融入隶书;反之,创作篆书不可融入隶书、楷书,创作隶书不可融入楷书。因为就汉字的演变而言,隶书是篆书的子女,楷书是隶属的子女。不过,我曾故意触犯这条铁律,在创作“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篆书对联时,融入“儿辈”的隶书、“孙辈”的楷书与行书。“新、千、尺、恶”末笔乃隶书燕尾姿态;横左低右高、横细竖粗乃楷书样貌;字大小相间、附钩牵丝、飞白偏锋、纵笔拖毫乃行书意趣。如此忤逆反常之作,竟也新颖别致。
“云白风清,兰芳桂馥。”四个名词,表达赏心悦目四种事物;四个形容词,描述心慕神驰四个因由。或名或形,或静或动,无不怡情悦性。非唯外在客观事物醉人,更乃美好事物折射高雅人格。 书写这字句,若只求好看,岂不冒犯与亵渎。作品面貌要吻合云、风、兰、桂高洁品相,作品的内涵要契合白、清、芳、馥优雅品味,且有所人格化。 无需焚香沐浴,然需清心澄虑,写出事物静态的优雅、动态的韵致。惜乎,尚未免俗之我,难以写出全然脱俗之字。 天空白云清风,地面芳兰馥桂。景致意境,如画如诗。挥毫宜灵动抒情而非严谨拘泥,宜清丽潇洒而非雄浑古拙。另方面,亦需幽雅闲适、随机生发,而避妩媚甜腻、旧路熟途。此作,应能表达“云白风清,兰芳桂馥”景趣之一二。
表现欲是催生另类面貌的荷尔蒙,不少张扬离谱的作品,是挥毫演示的产物。女性面前挥毫,雄激素更多些。 环境、时间、人数、气氛、心绪、话题、手感等等,无不渗透作品,成为混合体。一件作品如同一杯鸡尾酒,一杯一味,至少有细微差别,当然书法比鸡尾酒复杂得多。 书法作品构成因素愈多,内涵愈丰富,愈耐看,愈难模仿。以杨万里《小池》这件作品为例,我自己也写不出第二件,可以写得比这好,但写不出相同面貌。 作品的价值,不完全由艺术高低决定,稀缺性也是构成因素,所谓“物以稀为贵”。 此作酣畅淋漓,痛快尽性,虽为隶书,动感夺目。 起先感到遗憾,作品面貌与泉眼、细流、小荷、尖尖角,不甚吻合。现在觉得还好,它如同荷塘,一眼望去但见荷叶田田,相互簇拥,迎风摇曳,稍远一点根本见不到泉眼、细流、尖尖角与蜻蜓。 这是一方生机勃勃的荷塘,一个个字宛若一片片荷叶,一条条纵画宛若一杆杆荷茎,似可听闻荷叶婆娑声响,亦可期待荷花绽放幽芳。 2017、3、1
篆隶楷行草,任何一种字体要创个人面貌都难。楷书尤难,端正、定型、精致的楷书,缺乏变异基因,因而给创新带来困难。 作为汉字最终字体,楷书成熟至今已历时1700年,后来虽有简体字产生,但那还是楷书,基本笔画仍是一模一样的点横竖撇捺钩挑折。 我是学欧阳询的,欧体楷书最为严谨,特别注重细节,我的天分不高,因而被束缚得死死,学得还像,摆脱费九牛二虎之力,这也推迟我楷书面貌之形成。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创作于2010年,乃吾楷之貌。关于楷书创新,我有两点心得。 一是借取其他字体,导入异质基因,引狼入室产生突变,譬如我调动隶书资源,破解楷书闭环,引发基因突变。 二是时序倒退,技法还原,退后一步海阔天空,而后按自身之审美观另行衍生末端路径,个性面貌由是成矣。 就我而言,草书不怎么写,谈不上个人面貌。其余四种字体个人面貌建立之时序,依次为:隶书、篆书、行书、楷书,可见楷书个人面貌建立之不易。 2017、3、22
“晚节不嫌知己少,香心如为故人留。”亦隶亦行,姑且称其草隶,然不同于汉简。通常,以篆入隶,频添古雅。以楷、行入隶,则宜薄俗。也不绝对,尽量不从外在形态上图嫁接,而从内在运笔上谋融洽,自能水乳交融、天衣无缝,也就无从俗起。 2017、3、23
“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猜猜,这位知己是谁。红颜知己?不是。事业挚友?不是。值得频入座、细谈心,散发着清香的知己,非茶莫属。细细清香、丝丝情感、缕缕心绪、悠悠然然,过滤物欲、淡定念想、澄澈心境。这件作品结体端庄、布局疏朗、视觉舒适、风格细腻、情趣闲适、姿态飘逸,体现茶道的情景与氛围。 2017、3、26
草书“龙虎”生动而有意境。 整幅作品充满动感,龙俯冲而虎跃起,如龙虎剧烈相斗。龙身弯曲似蛇,形象逼真;虎尾笔直似棍,抽杀之器。龙身虎尾,或虚或枯,凸显龙虎相斗时,龙身摆动、虎尾劲扫的动态。 1989年我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书法个展,用这件作品作书法集封面,可见我蛮喜爱它。
我创作书法,向来不择执笔。毛笔不舍得买贵的,因而品质大多较差。笔筒里、笔架上,几十支毛笔,每支都不咋地。众学生来我家学书法,都用我的笔,这几十支笔没一支是我专用的。 以劣笔写楷书,自然费神。所用又是弹性较弱的兼毫,所写又是非质朴粗犷颜体,而是秀挺细腻欧体之类。因而难度更大,必须放慢笔速,尽量控制笔毫。由此形成较为丰腴的体态、娴静的韵致。当然,动态与活泼就打了折扣。 这件楷书撇尾丰腴、捺脚厚实、踢钩饱满,形体微扁、仪态雍容,蕴含隶书养分;用笔一丝不苟、笔画棱角分明、结构端庄严谨,具有欧体楷书特征。 时至今日,我仍然用劣笔,仍然没自己专用笔,仍然一支兼毫应对真草隶篆行各种字体。倘若用笔讲究一点,字应当写得更好一些,尤其楷书。 2017、5、5
真草隶篆行,吾尤勤于隶书。创作书法时,很自然地会融入隶书。然而,不屑于表面装模作样,譬如嫁接燕尾之类。所重者,隶书之气血精神,譬如舒展、大气、朴厚。 “行胜于言”,姿态舒展、质地朴厚、行笔不拘小节,有隶书味。每个字都有舒展奔放之笔,如“行”之撇、钩,“勝”之右竖,“于”之竖钩,“言”之长横;每个字亦有收敛凝聚之笔,如“行”之短撇短横,“勝”之横与点,“于”之横画, “言”之短横。长短反差甚大,形成视觉冲击。 舒展,以浩荡气势,如阵云长风;收敛,以安稳根基,似铁坨磐石。我创作书法,擅扩大反差,行成对立,又以连贯笔势、生动节奏,统一对立双方,形成和谐整体。 2017、5、17
隶书笔画特征是蚕头燕尾,结构特征是字形宽扁,运笔特征是缓而非连。“苇缫千顷雪,荷卷一湖云。”反其道而行之,蚕头燕尾几无踪迹,字形轮廓不一,运笔迅疾有所连带。然而,它仍然是隶书,或称草隶。这是经过长久吸收,不断消化后的创新,是精神驱使外形的转化。它呈现更艺态,流露更多情性。 学习、观赏书法,请登录:http://www.zihuzhe.com</br> 2017、5、25
“蝶来风有趣,人去月无聊”,说是篆书却不太像篆书。 与秦代碑碣工整典雅、婉转流畅之经典小篆大异其趣;与秦诏版、度量衡上大小随意、方折果决之实用小篆些许类似,不过那只是巧合。 此篆兼具金文之浑厚遒涩、汉隶之质朴开张、行书之随性恣肆,多元融合为一家之貌。 2017、7、3
绝大多数书法家一提笔就是一副老面孔,沉醉于僵化思维、定势心理、惯性动作不能自拔。若对其质疑,程度高点的也不反思,甚或反诘:京剧水袖、方步不也一成不变?传统艺术讲究的是程式!殊不知梅兰芳演戏手势万千变化,京剧脸谱时出新款。我最讨厌模式僵化,自以为是。 创作书法应当重视、捕捉、表达书写时情境、心绪,以及所书文句所产生的遐想,敏感于种种当下、种种偶然,书写之前与书写之中,无不如此。这般,方能产生佳作甚或杰作,诞生自己都无法复制的唯一。 “地辟消尘虑,心情集道机”,境界不凡,表达不易。惟幽远脱俗、敏逸独悟之书班配。我虽仅能表达一二,但至少没照搬既有模式,担当得起“创作”二字! 2017、7、17
“翰墨姻缘旧,烟云供养宜”。舒笔纤细似姻缘牵连、烟云缭绕,跺笔粗重如姻缘聚合、烟云晕朵。 姻缘、烟云随机变化,不可名状。书写当跳出窠臼模式,后退意识,松绑笔腕,即兴发挥,成形于偶然。 行笔速度快慢结合,字形轮廓形状不一,章法布局长短相间、错落起伏。以不甚潦草之隶书,显现姻缘、烟云之动变与意趣。
归真不易,做人差得远,挥毫已沾边。不是“字如其人”?人犹不及,字何以及?我弯道超车,书法领先于做人,得以先归真。 书法归真比做人归真容易。首先,抛弃意在笔先,甚至可以笔在意先,不假思索即落笔,甩掉理性和惯性,由潜意思来主导。其次,不必哲思、无需形而上,率真即可,率真在相当程度上等同于归真。 何以率真?任性即成,天真烂漫真性情,不计工拙与美丑。笔速加快,有助于真性情不加过滤、修饰、调整,喷涌而出,自然天成。 2017、8、7
我之篆书呈现两极化,或规范典雅,或放浪不羁。此“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属后者。 野花芳草乃自然野生状态,不宜以工整规范篆体书之,故以自创草篆书之。大小长扁不规则,轻重收放多变化,跌宕顾盼生逸趣,随性随机重抒情。似能写出野花芳草随风摇曳之状态,或可感知花瓣叶片之微颤。 婉转流畅、规范秀雅,为小篆之经典曲线美。然而,秦代日常书写的并非此等贵族气质的篆体,即便秦诏版这类官方篆体,亦多方折而字形大小不一。我只是将小篆之可塑性进一步发挥。 2017、8、21
“慷慨谈世事,卓荦观群书”。前半句入世,外化及社会;后半句避世,收敛于自身。论事观书,内外有别;慷慨卓荦,豪情舒卷。 挥毫此句,得有格局豪情,得有性格见地。纵笔于豪放而不失控,擒笔于细微而不拘束。 世事之复杂多变,群书之浩瀚精微。腕底能及一二,此作即算成功。 2017、9、12
中秋节还有四天,昨晚又是雨天,心扉已沐明月清辉。东坡《水调歌头》每年提前将我带入中秋佳节。 中秋月色美妙,坡词婵娟迷人,自然与文学各臻其美,难分高下。我凑热闹,以书法衬托明月。 六年前之中秋,我将灯光作月色,写夜幕枝头明月、绝唱千古东坡词。心头月辉竟作用指腕,成就清如月色之行楷,自为叹奇。 六年来,书内功与书外功,不断累积长进,却再也写不出这样的面貌。书法之妙在于不可复制,即便书家本人亦不能,唯写字匠例外。 六年后之昨夜,一时兴起将此作悬于微店,不期望有人求购,只愿与大家分享。倘若有人垂青,定然分外不舍。因喜爱藏得太好,翻箱倒柜才找得到。 我将此作当明月,以微店为夜幕。错了,错了。 2017、9、30
本质上,我是文弱的。清秀一路应是擅长,作品面貌却渐行渐远。质朴、简捷、随意、嬉皮、沧桑,作品中并不鲜见。 从大处讲,时代激变,外因所致。除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以及刚开启的人工智能社会,轮番降临,一个不落。时代变迁,风云激荡,必波及个人,产生始料不及影响。 从小处讲,文革、上山下乡、顶替返沪、出国执教,都市、原始森林,温带、寒带、热带,书法、绘画、文字学、著述、文创,甲骨文、金文、小篆、汉隶、魏碑、唐楷、行书、现代书法,工作、生活、地点、爱好、取法,如拼版、似棱镜,必然引发内在基因变化,并作用于书法。 书法特别真实,矫揉造作例外,人变书法岂能不变。书为心画、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 书法既是先天的,受遗传基因影响;又是后天的,受环境变迁影响。前者是命,后者是运。两者叠加,相互作用,构成命运。如此看来,《墙角》岂非我命运缩影! 2017、10、22
《从前慢》是木心一首诗。经刘欢演唱、叶炫清“好歌声”竞唱,火了起来。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拉拉杂杂、琐琐屑屑,无厘头、意识流,像木心喃喃呓语。心不慢下来,难以欣赏况味,不觉得是好诗。 诗名《从前慢》,有李清照《声声慢》宋词味,又白得彻底,这就是所谓大俗大雅吧。 社会节奏迅疾,生活浮躁泛滥,生活滋味变质,唯有从前种种慢刻痕深刻。 诗名“从前慢”,诗句“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使我顿然冲动书法创作。 图-缓缓笔触、憨憨样貌,从前质朴生活缓慢步调。 2018、2、13
“喫茶去”当时不觉得怎样,事后越看越妙。我创作现代书法有点人来疯,不少得意之作挥就于书法班学员当面,成功率挺高。 现代书法特别自我,但有两个相反指向。一是张扬自我,似行为书法,特别适合众人面前创作;一是回归自我,如喃喃自语,也需借助众人折返自身。 “喫茶去”有茶馆氛围,众人欢饮而非独自品茗,还夹杂些喧闹。茶香浓烈而非清淡,有大碗茶的意思。味浓,故非绿茶,而为红茶,也许是抹茶。 此作有日本书法味道,我自己也觉得。日本书法大多看不上眼,心中却有一位偶像-青山杉雨,没临过他的字,多少受些影响。 书法创作如同作文。开头、过度、结尾,三个节点最有看头也最难。开头要猛,先声夺人;收尾要奇,饶有余味;过度要通,承前启后。整件作品,首尾呼应、起伏有致、浑然为一。 首尾,“喫”与“去”,遥相呼应,特有意思。“喫”之“口”似英文字母“b”,“去”之“土”横展平稳如隶,两者壮硕浓郁;“喫”之“刀”、“去”之“厶”,形体极小、两者QQ幽默,相互眉来眼去。 过度,“茶”之捺缩为点、点舒为撇,半圆之弧吸睛,使字奇而首尾贯连。 浓郁、欢快、喜感、幽默,夸张造型、装饰布局、戏剧演进,一反常态奇构。 奢望这件作品、这篇短文,为现代书法代言。嘿嘿,说笑而已。 2018、4、18
此为何体?说不上来。非隶非行,亦隶亦行。是书法就对了,且为现代书法。 何以现代?出自现代人之手,具备现代审美观,为传统书法未有之面貌。 满意否?自然。何以满意?简洁生动似画面,横平竖直具张力,荒诞幽默富创意。 分述如下: 笔画壮硕、形体饱满,田田荷叶满塘莲;纵笔伸垂、劲健挺拔,干干玉立亭亭茎。 正文粗笔,纵伸平铺,充满张力;落款细笔,缭绕多姿;主次互补,合二为一。 “辶”形另类,荒诞合理、幽默正经,盘活布局,顿生新奇。 2018、4、25
“道”字书法,造型简洁夸张,笔触爽利趣味,布局方正异变,情趣幽默正经,格调清新明亮,活脱脱一幅韩美林画。 不端臭架子-夫子自居,不炫技弄法-故作高深,不书以载道-自命不凡,不按理出牌-重复自我。 只图好玩,只寻新鲜,只愿轻松,只是俏皮,只逮当下,只避似同。有别于传统,有别于他人,有别于自己。 说穿了不稀奇,就是漫画书法,就是笔墨游戏,就是即兴涂鸦。 2-18、5、19
我不曾这面貌,绝对另类。不图美、不取巧,故意乱涂,堪比涂鸦,体现是非错综纠缠、对错难辨。 豁出去的写法,形成叛逆面貌,无法对标以往。契合一作一貌不雷同创作理念,书法文辞二者如一意境追求。 按理,运笔迅疾不加顿挫易浮薄,不暇思索乱涂难成佳构,此作却笔道厚实,布局两厢默契,实出我料。即便不怎么好,也有点意思。 书法功力与审美取向,天长日久积淀为潜意识,乱涂时仍发挥某种左右局面作用。 2018、6、5
啥字?不知道,文字学家皆不知。没啥奇怪,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迄今能辨识之字不足三分之一,绝大多数不知道是啥字,也许永远都是谜。 绝不能忽略这海量未识字的书法价值,所以我打算创作这类古文字系列作品,此作仅为初试。 此字乃东周金文,笔画细直劲挺,宛如甲骨文,估计出自镌刻而非浇铸。东周有了铁器,镌刻青铜成了可能。 为丰富笔画线条表现力,我加粗笔画,直线皴擦,或乌黑淋漓,或飞白破锋,追求侧缝偶然性。 落款皴擦更大胆,飞白破锋更甚,全不计成败后果,结局却很好。恰到好处补白,更为活泼生动,丰富了单字书法的表现力,钤印位置亦巧妙。 与其耿耿于怀无法辨认此字,不如放下疑问,玩味书法的线条、结体与意趣。 2018、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