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透视名家 > 沈尹默-流星与启明星
沈尹默-流星与启明星

引言 

沈尹默先生(1883—1971年),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和诗人。他将书法当做毕生从事的正事、大事,集创作、研究和教学于一生,开创“沈氏书风”,整整影响了两代人。 
书坛有“南沈北于”之誉,于右任解放前移居台湾,故解放后沈尹默独步大陆书坛,书风披靡,无人能及。 
随着社会骤变,崇尚个性,书坛转向,沈尹默成了争议性人物。这是历史的必然与进步,当然免不了偏颇的观点与极端的立场。 
本文试从笔法、结构、章法、风格和贡献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作出比较公允的判断。
 

笔法 

沈尹默先生以笔法精湛闻名书坛,其书法研究概言之,就是研究笔法,专研中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十年力行中锋,因而线条清秀无碍沉着厚实,笔锋使转不带虚飘扁薄。着手笔法根本,成就面貌经典。 
书法面貌归根究底形成于动作与笔法,运用什么样的动作笔法,就形成与其相应的书法面貌。沈氏书风之确立,首先得益于其对笔法的专研与实践。 
就传统书法而言,中锋的确比侧锋重要,也运用得更频繁。强调中锋,有助于形成正确笔法,能纠正笔法偏颇或混乱,但过分强调中锋,难免矫枉过正,削弱了毛笔的表现功能,忽略了笔法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事实上即便传统书法偏锋亦多有运用,尤其楷书与行草书。中锋取劲,宜于立骨;侧锋取妍,长于取态。沈氏书法比较拘谨,原因之一就是过于执着中锋。其实即便其本人,也未能“笔笔中锋”。
 

结构 

沈尹默书法结体,尤其楷书兼具清代黄自元之工整、魏碑《张猛龙》之雄健、唐代褚遂良之华丽、明代文征明之简劲,不拘泥于其中任何一家,而成自家面貌。 
沈氏行书结体较富变化,时显疏密大反差,为人所始料不及,所谓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结体收敛处偶见笔画粘连,看似失误造成,实则具有篆刻并笔之妙,尤见含蓄。 
沈氏字体外形说不上有何鲜明特征但一眼即知,这是因为其字具有只能意会难以言表的内在韵律节奏。其行书弧形笔道及环绕之圈或大或小、似圆非圆,非常雅致,无他家圆俗之弊。 
沈氏所崇尚的二王、褚遂良一路书风细腻,适宜中小楷书于尺牍斗方,手头展读,细加观赏,不适合写大字,悬挂于展馆厅堂。沈氏更将写小字的方法照搬到写大字上,因而结构更见拘谨。还有,行书中参用棱角分明而上扬的楷书捺脚,显得很别扭不协调。 
沈氏性格较内敛欠豪放,路径重帖学轻碑派,取法重楷行轻篆隶,其书法结体较为拘束,不够豁达舒展。因而善写小中楷,大字欠佳。其优秀的中小楷,尤其行书,一经放大,原本优点顷刻翻转为缺点,显现忸怩作态小家子气。
 

章法 

沈氏书法最薄弱环节就是章法,章法如同放大的字法,字法上的拘谨在章法上被放大。楷书尚可打格书写以掩短,行草书则难以遮丑。小件作品尚能驾驭,问题不大;大件作品,如长条福、大中堂,字行歪歪斜斜,上下行气欠贯通、左右关系失顾盼。在这方面,连一般书家都不如。 
于性格,缺乏韩信“多多益善”统领千军万马的魄力与才干,不适宜打大型阵地战,也就是不适合创作大件书法作品。 
于生理,眼睛高度近视,达2000度而又患白内障,导致左眼失明,唯右眼下方尚有视力。据说在日常生活中他不仅认不清对面的人,而且每写作品必得人协助,如果没人拉他的手在哪里落墨,甚至会把两个字写成重叠。这样的视力,章法必出大问题。
 

风格 

书法经过两三千年历代书家非凡创造,书体几近完备。就行楷书来看,冷隽秀逸王羲之、俊丽潇洒王献之、险峻端严欧阳询、雄伟质朴颜真卿、刚健劲挺柳公权、瘦金另类宋徽宗等等,帖派经典、碑派杰作流布书坛,后人几无再创典型风格之机缘。沈尹默在这等严峻形势下冒起,成为书坛领军人物实属不易。 
沈先生以其深厚功力、精湛笔法、独特造诣,开创清秀细腻、深邃儒雅“沈氏书风”,为世人推崇。其书法比于右任精细、比潘伯鹰活泼、比白蕉劲健,独树一帜。 
长期自学书法,未专师于一门,自我积淀与升华,面貌鲜活;兼收并蓄各家,上至晋唐二王、魏碑、褚遂良,中及苏黄米蔡宋四家,下至明清文征明、黄自元,谁都取一点,谁都不像,从而铸就自己。其三十岁当上北大教授,擅作诗、有学问,书法透逸江南才子浓郁书卷气,非常耐看。
沈尹默是浙江湖州人,其书法风格澄澈清馨,一如浙江龙井绿茶。因学养厚、功力深,其书法令人百看不厌,这一点又超越绿茶,宛如可一再冲泡品尝的红茶。
沈尹默书宗二王,流美、婉畅、秀逸,但局限于楷书与行草书,很少涉猎篆书与隶书。是故,书法养分不周、缺乏创新因子。守成有余,创新不足。
沈氏书外功受益于国学与诗词,然缺乏现代美学等新知,虽能在时代大潮中拾遗补缺,创一家之貌,终未成开宗立派、体现时代风貌之巨擘。与历代大师相比,亦黯然失色。

贡献 

在书法历史长河中,沈尹默只是瞬间划过苍穹的一颗流星;然从民国到文革这段,沈尹默却是高悬天际的一颗启明星。 
从书法艺术发展的角度看,碑学的兴盛对于突破“馆阁体”的束缚,开拓人们的视野,活跃艺术氛围,都产等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也潜藏着凡碑皆好,无视帖学秀传统与成就的偏面与弊端。沈氏对于纠正这种偏向与弊端付出不懈努力。 
虽然沈尹默书法理论与实践大多聚焦于技法,着眼于战术而非战略,格局不够大;然而在书法式微、迷茫时代,只有他将一辈子主要心血倾注于书法创作、书法理论建设和书法人才培养,对中国书法复兴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与贡献。 
沈尹默的人生堪称“书法人生”。

\

\

\

\

\

\

\

\

 

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