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大师 > 范曾-佛像加秤砣
范曾-佛像加秤砣
范曾(1938-  )著名人物画家。他很少画佛像,信佛与否不得而知,与“佛像”何干?“秤砣”与画家风马牛不相及,所谓何来?不急,文末交待。
 
当今画坛,最风光的人物画家非范曾莫属。洛阳纸贵,画作天价。之所以如此,除了造型手法颇高,风格面貌鲜明外,还有种种姻缘机巧。
 
一、聚焦一点燃烧
历史上,一位船长将冰凿成一面凹镜,汇聚阳光点燃纸张,拯救了一船受困北极的探险家。如今,一位画家用画笔凿成凹镜,汇聚中华历史人物光芒,点燃画坛,造就国内外海量粉丝。历史人物,只是人物画一个分支,只是画种一个点儿,然而放大来看,竟是精神养分无比丰厚的广袤沃土。整个中国画坛只有范曾聚焦这个点,一头扎进去,勤奋耕耘,大获成功。
 
二、薄弱环节突破
中国画向来重山水而轻人物,明清文人画兴起后,画坛认认真真绘人的画家少之又少。长袍拄杖标签套路、信手涂抹随意潦草,这等人物充斥画作。不能形似而美其名曰神似。众画家避难就易,一味向造型不甚严谨的山水花鸟倾斜,人物沦落为山水的点缀与附庸。范曾抓住这一薄弱环节杀将出来,兵不血刃地占据人物画制高点。画坛不是有蒋兆和吗?蒋人物画成就不凡,但过于写实,缺乏浪漫抒情气质,所画小人物居多,实在不讨巧,难以打动人。社会影响力远不及范曾。
 
三、时代风口腾飞
时下有句话:只要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人物画积贫积弱久了,自然萌生图强的社会心理,于是形成风口。这是时代的招唤,社会的需要,画坛的急待。怎么也得有人物画的标杆画家呀,中国乃人口最多之泱泱大国,又处在奋发图强的时代,没有画人物的大画家那可不成。范曾嗅觉灵敏,及时捕捉千载难逢的良机。时代、国家、民族、社会的风口推力超乎想象,范曾不腾飞都难,何况所有风力汇聚在他一人身上! 
 
四、精神偶像效应
范曾几乎不画小人物,即使画小人物也是出于画大人物的需要,譬如书童之于文人,小鬼之于钟馗。范曾所画老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羲之、张僧繇、怀素、八仙、竹林七贤、李时珍等等,无不中华文明史标杆人物、拥趸无数的偶像。观者在仰望画中精神偶像的同时,范曾的形象不知不觉、自然而然被拔高,成为与古贤同气相求的不凡之人、绘制历史伟人的画坛圣手。
 
五、回避核对护短
范曾造型能力固然很强,但远未强到形貌酷似而传神,加之担心束缚笔墨抒情,花费更多推敲与作画时间,几乎只画古人不画今人。如此,回避对其人物肖像画功底的严苛省视。所绘人物无从核对,难度降低,短板避开,聪明之极。
 
六、模式强化认同
范曾几乎只画男人不画女人,画中不同人物的脸都相似,而且大多像他自己。这一方面说明范曾非常自恋,另一方面说明其所绘人物简单化、模式化。莫说人物脸部形状相似,人物衣着线条亦千篇一律,不分文人武将,不分丝帛布麻;人物主体的线条与动物、石块、树木等陪衬物的线条如出一辙,不加区分。其人物画近乎白描双钩着色脸部,手法单调。按说这是严重缺陷,然而正因单一化、模式化,强化了辨识性、提升了认知度,还被误以为高层级的典型化、风格化。虽然有些荒谬,但事实确实如此。
 
七、机会垂青准备
范曾的成功绝非偶然。首先,他是一个有准备的勤奋之人,而且有点学问,机会垂青于他,理所应当。其次,在缺乏人物画大师巨匠时代,于青黄不接中崛起,画风披靡,承前启后。还有,以绘画形式再现一大批中华文明灵魂人物,所形成的正能量、所起到的精神引领,画坛首屈一指,功德无量。
 
范曾的巨大成功,源于自身勤奋努力、精准聚焦,得益千载难逢的风口,受益多股推波助澜的力量。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哈佛商学院完全可以研究范曾,总结出一套人生与商业大获成功的“范曾模式”或“范曾教案”。
 
八、佛像外加秤砣
范曾所绘历代伟人,非佛而具有佛一般大的知名度与感召力,能最大限度引起观者共鸣。再者,其所绘人物特征明显,一望即知,这点与模式化的佛像特别容易得到信众的认同与膜拜相似。范曾本人亦得到粉丝像膜拜佛一般的拥戴。
 
秤砣虽小,但四两拨千斤,再重的物体都秤得,秤砣只需秤杆上移动点位置就平衡了。范曾如同一枚秤砣,自身体量有限,但勾得起、担得住巨大名利,还显得相应相称、举重若轻,甚是神奇。
 
我的总结是:范曾从佛像的魅力中摸索出绘画出彩的门道,从秤砣的神奇中领悟出事业成功的能耐。
 
2017、1、2

图片:

\

1、范曾

\

2、老子出关

\

3、张僧繇



\

4、怀素

\

5、钟馗

\

6、蒲松龄

\

7、苏东坡

\

8、钟馗

\

9、八仙
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