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挥毫须知 > 文房四宝-纸
文房四宝-纸

发明
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竹片、木片及缣帛为书写材料。或笨重或昂贵。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废渔网为造纸原料。埃及石碑、泥砖、纸沙草,羊皮纸,都有其缺点。
 
传播
公元四世纪首先传到朝鲜;七世纪初由朝鲜传到日本;八世纪中传到阿拉伯,十世纪纸完全取代当地的纸草、羊皮纸;十一世纪后欧洲才建立第一家造纸厂。
 
制作
一、将砍伐来的植物,比如麻类植物,用水浸泡,剥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锅里煮,待晾凉后再进行浸泡、脚踩,用棍棒搅拌,使其纤维变碎、变细。
二、掺入辅料,制成纸浆。
三、用抄纸器(竹帘之类)进行抄捞、晾干,即可制成为纸。
 
宋苏易简《纸谱》:“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shan)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楮)为纸。”造纸,取植物类纤维质之柔韧者,煮沸捣烂,和成粘液,匀制漉(lu)筐,使结薄膜,稍干,用重物压之即成。
 
青檀树(落叶乔木,两年幼枝),沙田稻草。
制作宣纸需进过十八道工序,一百四十道操作:原料长时间水浸,用石灰腌料,蒸煮,放到山坡上摊晒以天然漂白,洗料,选料,切料,打浆,抄纸、烤贴,整理,全过程300天左右。
 
发明与传播
发明
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汉字发明后首先书写在陶器上,而后以竹片、木片及缣帛为书写材料。由于竹木笨重,缣帛昂贵,于是便产生了纸。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废渔网为造纸原料。然而,造纸术的产生可能更早,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西汉绘有地图的纸,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纸的发明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传播
公元8世纪,中国已广泛使用纸,之后的几个世纪又将纸出口到亚洲各个地方,并严保造纸秘密。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几个中国造纸工匠。没过多久,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后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据史书记载,在蔡伦造纸後的1000多年,欧洲才建立第一家造纸厂。
 
问答
埃及尼罗河两岸的芦苇,又称纸沙草,曾用作书写材料,为何不能算作纸呢?因为植物纤维未经煮沸捣烂,和成粘液,用竹帘类抄纸器进行抄捞、晾干,完整的工艺,就不能算作纸,只能算书写材料。
 
 
制作与发展
制作
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西汉中国已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宋苏易简《纸谱》:“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shan)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楮)为纸。”造纸,取植物类纤维质之柔韧者,煮沸捣烂,和成粘液,匀制漉(lu)筐,使结薄膜,稍干,用重物压之即成。
 
中国古代造纸的方法,可归纳以下几点:
一是将砍伐来的植物,比如麻类植物,用水浸泡,剥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锅里煮,待晾凉后再进行浸泡、脚踩,用棍棒搅拌,使其纤维变碎、变细。
二是掺入辅料,制成纸浆。
三是用抄纸器(竹帘之类)进行抄捞、晾干,即可制成为纸。
 
发展
据考证,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但灞桥纸不算纸(原因后述)。之后在新疆的罗布淖尔和甘肃的居延等地都发掘出了汉代的纸的残片,它们的年代大约比东汉建初至元兴年间的宦官蔡伦所造的纸要早150~200年。纸的发明虽很早,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政府文书仍用简牍、缣帛书写。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时已发明染纸新技术,即从黄蘖(nie)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有的先写后染,有的先染后写。浸染的纸叫染黄纸,呈天然黄色,又叫黄麻纸,具有灭虫防蛀的功能。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这种纸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
 
宋代出现了很多质地不同的纸张,纸质一般轻软,薄韧,上等纸全是江南制造,也称江东纸。
 
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
 
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纸的制作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清代的造纸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如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麻纸
 
麻纸大部分以黄麻、布头、破履为主原料生产的强韧纸张。麻纸有多种,但主要分白、黄两种。麻纸的历史非常久远。在西汉时期,用于书写的最初的麻纸已经出现。
 
麻纸西汉就有,东汉时蔡伦加以改进,使麻纸制造得到普及。由汉至唐,麻纸一直是产量最大的纸。自宋以后,由于造纸业的发展,麻纸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别的纸类所代替。
 
宣纸
安徽宣纸
安徽泾县是宣纸发祥地,也是宣纸的唯一正宗产地,以“红星”牌宣纸为最为著名。
 
宣纸制作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造纸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最杰出的代表,居文房四宝之首。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城为散集地的原因。
 
宣纸产地地在安徽泾县西南方的小岭一带,那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适合青檀树的生长,冲积平原则适宜生产长杆水稻,青檀树和水稻杆均为宣纸制造提供了优质的原料。泾县境内有多条河流,尤其是乌溪上游的两条支流,一条属淡碱性,适合原料加工;一条属淡酸性,适合成纸用水。
 
制作工艺
(1)选用特殊材料(青檀树、沙田稻草)将原材料轻泡、剥皮、晒干加入石灰蒸,去掉杂质,清洗后将其撕成细条,晾在山坡上,经过日晒雨淋变白。
(2)变白后再反复锤打知道薄薄一层纸膜,将纸膜切碎送到专门的地方进行打浆和漂洗,整个过程都是手工制作,十分辛苦。
(3)通过漂洗搅拌再将其平铺在竹帘上,形成一张薄纸,将其烤干,这样就制作成功了。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收藏宣纸时要找正宗的传统名牌,以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韧者为佳。制作宣纸的主要材料之一就是青檀皮,但即便都是使用青檀皮,如缺乏原产地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青檀皮的品质也不一样,所生产出的宣纸有很大区别。现在国家已对宣纸进行了严格的“原产地保护”,对宣纸的定义为“利用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在泾县范围内,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
 
宣纸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软坚韧,光而不滑,吸水润墨,宜书宜画,百折不损,防腐防蛀,故有“纸寿千年”、“纸中之王”的美称。宣纸的手工制作和纸质特点体现了传统技艺的长处,这一技艺尚不能用机制代替。
 
宣纸以青檀皮为主料,按比例配入沙田稻草浆,整个生产过程由一百四十多道工序组成。
 
宣纸种类
宣纸根据檀皮量的不同,分为棉料、净皮、特净皮三类。
棉料宣纸含檀皮量20%-30%     适用于书法
净皮宣纸含檀皮量50%-60%     适用于花鸟小写意
特净皮宣纸含檀皮量80%左右   适用于山水大写意
 
皮料成分越大,纸张拉力越强,质量越好,更能体现丰富的墨韵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反复皴擦晕染而不会破。因为书法无需反复皴擦晕染,所以多用棉料宣纸;绘画,尤其是层层皴擦晕染的山水画多用净皮宣纸。
 
辨别优劣
1、举起来,对着阳光看,纸的厚薄分布均匀与否。
2、用笔沾一些水地在上面,看晕开的程度,通常不要太大,晕开的边几乎一样大小。
3、轻轻卷起时没有硬折痕的感觉。
4、看宣纸生产的厂家,红星宣纸一般不会有质量问题。
5、纸的棉性,好的宣纸会有布的感觉。
6、含檀皮量越多越好用,时间越长宣纸越柔,用起来手感越好。
 
单宣
较薄只有一层的宣纸。大多数的宣纸都是单宣。
 
夹宣
夹宣又称双宣,指双层或多层的宣纸。
夹宣抄制手法不同于单宣,是需经二次或三次抄制加厚的宣纸。夹宣多用于装裱覆褙。
因为夹宣较厚,所以也被用于作假画。将此类画作一揭为二甚至为三,再模仿第一层原画的用笔风格勾线填彩,加盖假印章,再用旧纸、旧绫装裱,冒充原作出售。
 
生宣
生宣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用于书法与写意画。
 
熟宣
生宣经上矾、涂色、洒金、印花、涂蜡、洒云母等,制成“熟宣”。也有用蛋青或豆浆来制作熟宣。其特点是不洇水,用于绘制工笔画,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
 
半生半熟宣
是在生宣纸上加少量的矾制成。如煮硾宣,适合创作锋棱清晰的楷书(如欧体楷书)和小楷。也适用于兼工带写的绘画。
 
色宣、洒金选、瓦当宣、图案宣。
七分长相三分衣装,选用适宜的宣纸创作书法能生色不少。
色宣-适用于创作比较细腻古雅的书法。
洒金宣-适用于创作大字书法。
瓦当宣-适用于创作对联。
图案宣-适用于创作内容与图案有关的书法,如山水图案的宣纸用以书写山水诗,花卉图案的用以书写咏花诗。寿字图案的用于祝寿书法。
 
选购与收藏
选购
书法尤其现代书法的用纸范围很广:温州皮纸、泰国纸、韩国纸、再生纸、墙纸等都可使用。
 
收藏
避晒、避潮、摊开、防霉、防蛀、通风

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