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挥毫须知 > 文房四宝-砚
文房四宝-砚
概说
 

砚,也称“砚台”。汉族传统文房四宝之一。砚虽在“笔墨纸砚”排序中居于末尾,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砚的别名众多:石君、石友、墨侯、墨海、墨池、墨盘、墨田、砚山、砚池、砚瓦、研磨器等等。
 
历史
 
砚之起源甚早。七十年代末,在陕西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套绘画工具,其中有石砚、研棒及砚盖,距今约7000年左右。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战国墨砚,是用鹅卵石鹅打磨制成。不过,那时的墨为天然矿石,因而砚还需用研棒辅助,才能将墨磨至细。
 
砚这种附带磨杵(chu)或研石的形制,直到两汉时期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现在的砚。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需再借助磨杵或研石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
 
优劣
 
砚台的实用功能是磨墨,其中下墨、发墨是衡量砚材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简单说,下墨,是通过研磨,墨从墨块到水中“砚台上”的速度。发墨,是指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融合的速度、细腻程度。发墨好的墨如油,在砚中生光发艳,随笔旋转流畅,所以画画的用砚比书法的用砚要求更高。下墨讲求快慢,发墨讲求粗细,但往往下墨快的发墨粗,发墨好的下墨慢。所以,下墨发墨均佳的砚极其珍贵。
 
名砚
 
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she)砚、洮砚、红丝砚。宋代澄泥砚兴起,今日四大名砚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此,如松花石砚、玉砚、瓷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端砚
端砚产于广东端州(肇庆市)东郊端溪。端砚历来为世人所重,唐代已被列为贡品,李贺有诗日:“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称赞石工攀登高处凿取紫色岩石来制砚。端砚被誉为“群砚之首”,其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抚之若婴儿之肤,温润如玉,磨之无声,发墨光润。
 
端砚按颜色的不同,分为紫端、绿端、白端等,另有黑端的记载。主要颜色是紫红色,色泽古朴典雅,庄重大方。端砚砚石品种丰富,有石眼、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蕉叶白、青花、翡翠、火捺等石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石眼更为其所特有而弥足珍贵
 
歙砚
歙砚产于徽州歙县。歙砚种类较多,产地各异,其中以产自歙县与婺源交界处龙尾山的龙尾砚石质最优,最负盛名。歙砚的特点是:“细润如玉,发墨如饥油,并无声,久用不退锋。或有隐隐白纹成山水、星斗、云月异象。” 石品纹理丰富,有罗纹、金星金晕、银星银晕、眉子、水波纹、玉带、龟甲等,欣赏、收藏价值较高。
 
洮砚
洮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大河深水之底,取之极难。洮砚始于唐代。洮砚以碧绿色为主,誉称“鸭头绿”,另有鹦鹉绿、柳叶青、蛾绿等。洮砚石纹绮丽,故洮河石又被誉称为“绿漪石”、“绿歌石”。 自唐代成名以来,老坑洮砚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贾才能拥有的。
 
红丝砚
红丝砚,产于古青州,今青州黑山和临朐老崖固一带。红丝砚因其主色为红,而有典型的丝状纹理而名。红丝砚始于唐代中和年间,在唐时即负有盛名,一度被品评为诸砚之首。宋时,与端砚、歙砚、洮河砚并列四大名砚。
 
澄泥砚
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不是石砚,而是用绢袋沉到汾河里,一年后取出,袋里装满细泥沙,用来制砚。澄泥砚最初是取以澄泥制作的古砖瓦为砚,唐代,开始以直接以澄泥制作澄泥砚,由于烧制温度不同,澄泥砚呈现出鳝鱼黄又称鳝肚黄,较细腻发墨,用一匙之水,经旬不涸,一窿之墨,盛暑不干。”在“四大名砚”中的红丝砚无出产之后,澄泥砚补列为“四大名砚”之一。 
 
其他石砚
除“四大名砚”外另有鲁砚,产于山东;盘谷砚,产于河南;罗纹砚,产于江西。一般说,凡石质细密,能保持湿润,磨墨无声,发墨光润的,都是较好的砚台。
 
种类
砚按材质分,有石砚、陶瓦砚、金属砚、漆砂砚等,而砚的主要材质是砚石。砚石一般以产地命名,我国出产有200多种砚石,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四大名砚。
 
制作
 
砚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选料、设计、造坯、雕刻、磨光、配盒等工序。
 
选料:刻制石砚的石材必须质地坚实致密、细腻滋润、刚柔相宜,发墨好、下墨快,贮水不易干、盛墨不易臭,发墨而不损毫等特点。
 
设计:要从传统砚刻的因材施艺着眼,从整体的效果出发,在题材、形制、构图等方面进行创作设计,既要根据石材质地、形状、纹理、色彩等不同情况,因材施艺,又要注意美观、古雅,适于研墨。我的端砚、琵琶砚、琴砚、汉瓦。
 
造坯:从研墨实用和鉴赏角度出发,将石料的优质部分留作砚堂(墨堂,研墨处)和砚池(墨池,储墨处),要适于研墨、泚笔和储墨。如墨池过深,储墨就易滞留,积累难以洗涤;过浅,研墨时易外溢且储墨少,不便于书写使用。坯璞要求平整。
 
雕刻:砚石雕刻一般要求掩疵显美,不留刀痕。传统的砚刻技法一般采用深、浅浮雕(高、低浮雕)、细刻、线刻为主,必要时加以圆雕、镂空配合,使外观圆润、细腻、干净。有的优质高档砚材只要稍加雕琢甚至不加雕刻,稍事磨光便可成一块非常珍贵的砚──平板砚。
 
磨光:先用细砂将砚面及雕刻部分细磨,磨去刀痕和凿口,使砚面平滑,又不至影响所雕刻的图纹。然后再用滑石、水磨细砂纸反复匀磨至手触无铓,平滑溜手为止。再以油蜡涂抹全砚,使其更加晶莹光洁,纤维不染。
 
配盒:佳砚均需配盒,以保护砚石的纹饰、铭文,防止尘埃入砚,而且还可保持砚石的滋润。砚盒多以红木、楠木经刻制、磨光、打漆等过程制成。
 
鉴别
,看砚的质、工、品,铭,饰与新旧,是否经过修补等。如果砚已经修补过,其补过的地方颜色与砚的原色总会有些差别。
 
,拿到一方砚,可用手摸一模。如果摸起来感觉像小孩皮肤一样光滑细嫩,说明石质较好,如果摸上去有粗糙的感觉,则说明其石质较差。
 
,将砚面用五指托空,轻轻击打,鼓用手指弹砚,闻其声。若为端砚,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这三种不同的声音,分别体现出端砚质地的嫩与老。而歙砚敲击则以清脆的“铛、铛”金属声为最好,如果发出“噗、噗”的声音,就说明该歙砚多泥质,或石质有暗伤痕,为下品。
 
,砚最好要经过清洗再辨认。尤其是古砚因砚面上墨痕斑斑,遮掩了砚的自然美纹,也分辨不清砚的坑口年代,因此需要洗掉砚的墨痕,看砚石是否有伤痕和修补过的痕迹
 
,用手掂砚的分量。同样大小的石砚,一般来设砚石重的校结实,颗粒细,轻的说明胶结松。掂的方法尤其对歙砚比较适用。
 
,一方砚的好与差,首先寿虑的是石质的好坏。对砚石熟悉者只要在砚石上轻轻地刻上儿道,马上就会辨别出砚石的优与劣。
 
,砚形规则大方,刻纹图案自然典雅、恰到好处。
 
,古砚以砚边或砚底刻有提款者更有收藏价值。通过款刻也可判断该砚是否出自名家。
 
使用
 
平时储水
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养研”。
 
用时换水
可别偷懒直接以养砚研水磨墨,也别用茶、糖水等磨墨,这些东西和墨相混会使墨色大减,也不能发墨。热水伤润损墨,切记避免。
 
用后刷洗
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余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不然残墨乾则结成渣块,第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亳,且会损害砚面。若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洗的时侯可以用丝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美丽可爱大方的砚面哦。如果须要带出场的话,最好阴乾,不要用纸类擦拭,以免残屑留存,与墨相混。
 
新墨轻磨
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
 
将墨取出
研墨之后,即须将墨取出,不要放在泡中,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别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润之,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脱后再取出。
 
保养
 
一方古代名砚,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在国际古玩市场上,一方古代名砚的成交价高达数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真可谓“价胜金玉”。因此,砚的养护显得十分重要。根据砚的特点应从四个方面进行。
 
使用
砚的使用,主要是磨墨。新墨初用,有胶性并棱角,不可重磨,恐伤砚面。使用新墨时,应在砚堂施水,轻轻地旋转墨锭,待墨浸泡稍软后再逐渐加力磨墨。
 
养护
首先是洗砚,砚使用后,应及时洗涤,不能留存蓄墨,以免因墨干燥龟裂而燥损砚面。古人云,“宁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三日不洗砚”。用砚磨墨后必须用清水洗去砚上的积墨,将砚置于木盆内清洗,以免碰伤砚,用丝瓜瓤或莲房壳慢慢洗涤,洗去墨垢,又不伤砚,以皂角清水洗砚最佳。最后将洗涤干净的砚取出风干,放于砚匣内。在砚池中注入清水,每日一换,以滋养砚石,保持砚之莹润,砚堂不能有水,以防久漫不发墨。
 
收藏
将砚置于窗前、案头,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砚质易干燥,日晒也易使砚匣干裂。在玩赏时,桌上宜铺毛毡,不可使砚接触金属或玻璃器物,更不可将砚重叠放置,以防碰伤。
 
配匣
古人云:“砚无床,不称王”,其意是说一方佳砚必须配制好匣,砚放于文房书斋,流传久远,砚匣具有美的观赏价值和坚固的实用性,起到对砚的保护映衬作用,使匣“与砚同寿”。

aaa